“說骨不連,就先要說說骨頭。人體的骨頭要是細分,有多種分類,教科書上都有,這是作為醫生必須要掌握的。
如果粗略的分類,可以分為兩大類,軟骨和骨兩種。”講課,特別是給年輕醫生和實習生教課,不比手術中的講解。
能在手術中提問題的醫生,幾乎都是多年的醫生,缺乏的就是一點竅門或者思路問題,可面對實習醫生的時候,就不能籠統的講。
既要講出知識點,還要講的生動有趣,這對講課者的要求就高了許多,不然教科書上的東西很全面了,還要老師干嘛。
“骨的成分組織,教課書上都有,我也不再重復,今天因為有個病號,咱們就說說骨不連,要說骨不連,就要先說說骨折的愈合。
骨的愈合主要靠四種細胞。骨祖細胞、成骨細胞、骨細胞、破骨細胞。
當長骨骨折后,破骨細胞首先就會把骨折斷端的骨頭分解成為,各種原始的成分,比如骨細胞、骨鹽等成分。
然后,成骨細胞上場,通過基因調節,它會讓游離的骨細胞、骨鹽還有人體攝入的各種營養物質,讓骨祖細胞重新構成軟骨,接著鈣化,最終形成一個完成的骨質。”
張凡講,下面的醫生,不管是實習的,還是在職的醫生都在低頭做筆記,就連周成福都坐在后排低頭做著筆記。他估計是裝模作樣的成分大于學習的成分,但是人家的態度是表現出來的。
“骨的形態不是恒定不變的。一個成熟的骨頭不是一成不變的,它如同和你們穿衣服一樣,每天都在換的。通過激素、營養條件,破骨細胞不停的破壞,成骨細胞不停的重新建造。
正常情況下,骨元素每年會丟失總量的0.5%”。老年女性,因為雌激素的缺乏,丟失的量會更大,這也是老年女性容易骨折的原因。
這也是當成年人進入四十五歲后,為什么要補鈣的原因。當吸收的營養成分不足以跟上人體丟失的成分后,骨質就會出現脆性增加,骨強度降低。
補鈣,并不是單純的服用藥物就能糾正的。首先維生素D要及時補充,缺乏維生素D,特別是幼兒期就會出現佝僂病。
缺乏維生素A,會導致成骨細胞和破骨細胞速度發生變異,也就是說會出現畸形。
缺乏維生素C,細胞合成的膠原纖維減少,導致骨骼脆性增加。
而且低應力下,骨質雖然是在吸收,但是密度達不到正常的密度。特別是長期臥床的病人非常容易骨折。
所以,為了保證骨頭的健康,就要多曬太陽、適量的體力運動,保證充足的食物,才是最關鍵的。
吃澳洲的鈣片,吃美洲的鈣片,都不如你吃點普通的鈣片后,有一個健康的生活習慣。
骨頭的營養途徑,最主要的有兩處,第一處就是最外面一層是質地緊密的骨膜,這里面走形著大量的血管、神經、骨祖細胞。
第二處就是骨骼最內層的股內膜,這里面也是行走著血管。注意,這里的血管都是細小血管。也就是說,如果手術中大量的剝離骨質表面的骨膜軟組織,那么骨頭就會出現營養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