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長,任書記,我先說說吧!”王紅笑著站出來了。
“嗯好,你先說。”任麗點了點頭,歐陽也是笑了笑。她就喜歡這種有魄力的女醫生。
“嗯,患者目前營養狀態較差,雖然檢查結果未見什么異常,但是我認為還是要再次復查一些檢查,……”說了一堆廢話,但是調理清晰,不怯場。
王紅現在是消化科的醫生,而且是醫院團高官,算是年輕一代的翹楚,當然了,張凡不能算再其中。
主任們一個一個的說,外科的糙人們非常直接,就是繼續檢查,腹部未見明顯壓痛反跳痛,但有隱痛,且有少量不固定便血,必要時可剖腹探查。
意思就是,什么病,現在看不出來,但是問題就在消化道,不行就打開肚子看看!
專業術語說出來,大家聽不懂,通俗的說出來,大家覺得很操蛋,其實普外科,大多數疾病都不能明確診斷的時候,都是剖腹探查的。這不是笑話。
內科主任們鄙視的眼神非常的明顯,張凡都不好意思站在外科醫生的前頭了。診斷不出來,就沒地位,真的,這就是醫院。
“做胃鏡,做腸鏡。”這個時候,退休返聘的老年科主任說了一句。
這個老主任是個奇葩,早年的赤腳醫生出身,學歷不高,大半輩子一直行走在鄉間農村。年老后,被政府照顧進了市醫院,在醫院的存在感不強。
而且這老頭所學非常雜,華醫略懂,西醫略懂,甚至一些少數民族的醫學也懂一點。
內科會,外科會,關鍵時刻甚至能做剖腹產,雖然只能做一些小手術,但在當今這個時代,真的是個奇葩的存在,估計往后,他們這一代醫生離世后,華國不會再有這種醫生了。
可,在現代科技檢查和學科細化大行其道的時代,他的這些特長倒是成了雞肋,東不成西不就。
“鳥市的醫院已經做胃鏡腸鏡了。”有個主任反駁了。
“一次不夠,甚至三四次都不夠。必要的時候,可以兩天做一次。或者在凌晨的時候做,特別是腸鏡。”老主任老神在在的說道。
“您的意思是……”
“對,你們再仔細詢問病史,我覺得可能性非常大。”
“不應該啊!”這成了內科暗語了,一幫外科醫生聽的一頭霧水,歐陽倒是聽懂了。
“可以,我覺得老主任說的可能性很大。有必要。”任麗看著歐陽說了一句。
“行,那就做好患者的思想。準備吧。”歐陽說完就走了。
張凡納悶了,欺負人不是,你們倒是說清楚啊~!
“老主任,到底什么意思?”張凡幾步追上老主任,他沒什么覺得不好意思,醫學必須要有低頭做人的態度,不然學不好。
“去問病史,嘿嘿。張院,光會動刀子,可不中啊!嘿嘿!”老頭亮了一招,很是得意。
張凡怎么看,怎么覺得這個老頭猥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