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單位里面有其他人和你一樣相似癥狀的人有嗎?”
“嗯,好像沒有。”鄒科長冥思苦想了一會。
張凡難為,問了半天,說是把鄒科長十八代祖宗問清楚,哪是夸張,但最少把鄒科長生活是問了一個遍,結果沒什么特殊。
“這老頭!”張凡無奈了,不得已離開了病房,再問也沒什么意義了。不知道,就是不知道。
這就是西醫的弊端或者說是特點。西醫講究一個數據化,講究量化,大群體下,這種數據化、標準化的研究,是非常有效的。
但是一旦遇上特殊的個體,就有點不是非常的適應了。這個時候,就是靠經驗的時候了,同年紀的醫生,差別就看出來了。
經驗,首先要活得久,見的多,更要會歸納,提煉。說實話,簡簡單單一句歸納總結,好像很簡單,其實非常枯燥,永無止境、無休無止。
張凡沒轍,問了病史也沒問出個一二三。只能繼續去求教了。老主任,愛抽煙,張凡買了一盒中華。
“嘿嘿,怎么樣?”老頭看到張凡后,笑的如同得手的賊一樣,笑的一個猥瑣。
“您給解解惑。我問了半天沒問出什么異常。”張凡一邊說,一邊鎖了辦公室的門,打開了煙。
“張院客氣啊,真客氣。”嘴里說著客氣,手底下也不閑著,點上煙,美美的吸了一口后,也不開牙,裝著沒事的人一樣。
“呵呵,說說唄。”
“哈哈,哪就說說!”老頭看張凡也沒什么不高興,就坐正了身體。
“我是看他癥狀,然后從病史中得到的結果,你問不出來正常。因為,現在這種疾病不多見了,估計他肚子里有蟲。”
“做腸鏡了啊!”張凡納悶了,他就沒想寄生蟲的因素。
“估計蟲子不多,或者位置靠上。他們經常在野外工作,經常吃生菜,便后不洗手,有蟲子的可能性非常大。”
“可,他們單位其他人為什么沒有呢。”
“他是勞模,而且是一個實實在在的勞模,你看看他的那個面皮,風吹日曬的,他絕對比別人出野外的次數多,時間長。被感染的幾率也就非常大了。”
“話是可以這么說。但是各種免疫因子都是正常的啊。”
“估計蟲子不多,他的這個情況很奇怪,不考慮寄生蟲的話,其他原因還真的沒辦法確定。”
“哦!”張凡覺得不是很能說服自己。但是,自己有不能找出其他反駁的理由。
“不過我也不敢保證,真的是寄生蟲,先檢查吧,做腸鏡總比你們外科破腹探查好吧。”
鄒科長歸內科管,但是張凡非常好奇。所以第一次腸鏡,張凡也參與了。消化科的主任,是歐陽從中醫院挖來的主任。
消化道的內窺鏡,在茶素地區首屈一指。一幫醫生站在內鏡室,看著消化主任操作。
消化道的內窺鏡,說實話,現在已經非常的纖細了。但是,還是很痛苦,胃鏡的痛苦是呃逆、窒息,一種瀕死感的痛苦,可一旦鏡頭過了咽喉部,其實這種感覺就明顯少了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