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頭下了臺后,張凡心里想,這個或許就是名譽顧問一樣的人物,或許就是個暖場的人,后面的應該有點東西。
第二位華國水潭子的一位副主任,還是什么協會的主a席,結果模式都沒變,先吹自己院,然后吹自己論文,最后放自己曾經做過手術的幻燈片。
兩位暖場的?張凡心里納悶。他抬頭看了看主a席臺下會場中的醫生。除了最后面年輕一點估計是導師帶著來見世面的研究生用一種崇拜的目光看著講臺上的報告者,其他略微上點年紀的要不低頭看手機,要不抬頭出神,甚至有幾位都睡著了,估計昨晚太累了。
第三位,港灣圣瑪利亞的骨科主任上臺,一口標準的三島英語,不過這位略微談了談自己的科研方向,但是也是淺嘗輒止。大篇幅的還是自己吹自己多厲害。
張凡真的失望了。早知道都是吹牛逼,他就不來了。難道跑這么遠來就是為了練聽力?
張凡在第六個位置發言,要不是他在主席臺上,他都有心出去轉轉了。太特么無聊了。
終于熬到了自己發言,張凡覺得自己準備的不倫不類。
他想著是和同行中的佼佼者討論討論骨科的前瞻性的問題,結果其他人全都是吹牛逼的。
但,張凡也沒想著去改自己的發言,不是來不及了。而是有所為有所不為。吹牛,是很爽,但沒用。
當張凡走上發言報告的講臺,會場中嗡嗡嗡的開始了一陣竊竊私語,幾千人的報告廳里,大家一起竊竊私語,混合起來就如同飛機起飛一樣。
因為每一個上臺發言者,在身后的顯示屏上都會有一個簡短的簡介,比如曾今在什么醫院什么大學干了什么職位發表過什么論文。現在在什么醫院或者大學干什么職位研究著什么,然后把發言者的擅長的項目也列舉了出來。
比如金毛的老頭,擅長的脊柱。
當臺下嗡嗡嗡的時候,好多睡覺的人都驚醒了,不知道還一位會議結束了。
最后面的一些年輕醫生,看著張凡的樣子好像都沒他們大,再看看顯示器上的簡介,一個比一個驚訝。
驚訝的不是張凡如此年紀就當了院長,驚訝的是簡介太簡單了。論文沒有,出國,沒有。連當院長的醫院都沒聽過。
這都算了,最讓他們接受不了的是,手術擅長一項中,從創傷,到脊柱,從手外到關節,幾乎囊括了骨科所有的學科。
“我去!這位太牛逼了。比人家金毛的主a席和水潭子的副主任都厲害啊~!”
“沒看到人家是院長嗎,估計今年他們醫院要進大型設備了,強生不得不舔啊!哎,我們苦巴苦的熬學歷用什么用,還不如人家有個好爹。”
“你怎么知道人家有個好爹啊!”
“你傻啊,沒個好爹,這么年輕能當三甲醫院的院長,這都不懂!兄弟不能一心只讀書啊!”
年輕的醫生大多數都是這種想法。因為張凡太平凡了,太不出名,太年輕了。
年輕的都讓研究生們產生出一種對世界的不信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