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我也是這么想的!”老楊看了看張凡,看了看放在觀片燈上的檢查結果,相當肯定的對張凡說道。
“呵呵!”張凡笑了笑,點了點頭。
其實老楊哪里是這么想的,他以為張凡要放鋼棒。還準備問張凡放怎么樣的呢。
這就是飛刀專家和非飛刀專家的區別。一個對于技術的應用更加的靈活,而另外一個則還圍困在常規手術中。
梁主任、楊主任他們水平其實相差不多。所以,在這種老年患者的損傷手術中,很是沒有把握。
這也是當張凡飛刀津河后,相當受尊敬的原因之一。
手術開始。
張凡拿起手術刀后,就變的不同了。沒有奉承更沒有謙讓,說一就是一。
“這里有出血,電刀給我!”老楊是一助,他的一側出現了一個小動脈呲著血花,他把手伸向了器械護士。
結果,護士還沒說話,張凡先說話了:“不用電刀,絲線結扎!”
老楊剛要拿起絲線,結果張凡已經開始結扎。
可以說,從手術開始,稍微關鍵的步驟,張凡絕對不會讓幾個助手來上手。
不是不放心他們,這是飛刀醫生的一個通用的規則。
這也是為什么,一般飛刀醫生,一天做不了幾臺手術,而飛刀醫生在自己醫院的時候,一天能做十幾臺的原因。
在自己醫院,手術雖然都是他簽字,可手術未必是他做的,就算碰到比較復雜的手術,往往也是他在最關鍵的步驟上手,做完關鍵步驟,就把手術交給其他人了。
很多人奔著大醫院,找大專家,手術未必是大專家親自做,這個是行內的潛規則。
而飛刀就不一樣了。
就如張凡一樣,才拿起手術刀的那一刻開始。他全神貫注,比在茶素醫院更加的專注,幾乎其他幾個主任,就是撐開器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