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覺得,燒傷就僅僅是皮膚問題,然后就出現了一些什么包治燒傷的外用藥物,這里面不僅是認識上的誤區,還有商業因素。就小面積的燒傷,的確可以說是皮膚淺組織損傷,按照外科常規處理就可以,用不用外傷藥物,其實效果都一樣。就如同公雞叫了天會亮,公雞不叫天也會亮一樣。
但如果燒傷面積和深度達到一定程度以后,量變達到質變,這就不是單一的皮膚問題。這就是一個系統性的疾病了,傷在表面,而多系統多器官已經發生了變化。
如果按照搶救級別來劃分的話,這種搶救的難度未必低于大出血。因為這種搶救,涉及的問題太多了,水電解質紊亂、免疫功能、營養代謝、內臟損害,如果患者的年齡過大或者過小,又把搶救難度提高了數倍。
可以說,這就是一場大型戰役。真的,水火無情,在這個時候體現的淋漓盡致。
“心率增快,脈搏細弱,心音低弱,呼吸淺,且快,未見明顯尿量。患兒肢端發涼。”兒研所的主任已經開始匯報小患者的病情了。
所以的體征都已經顯示孩子一路朝著休克的狀態狂奔,現在,醫生們首先要做的就是先減緩孩子的休克狀態,然后抵御感染,最后完成移植皮膚。
輸液,兒科的輸液是一個相當嚴謹的數學問題,很多小診所或者私人醫院,往往對于孩子的就診都是抗拒的,因為兒童輸液的危險性,不亞于一臺手術。
往往很多家長,孩子生病后會選擇去輸液,真的,家長的心情可以理解,但家長的腦回路有待商榷。早年間的肌肉注射,不知道造成了多少孩子的耳聾,也不知道造成了多少孩子的跛行。
現在肌肉注射越來越少了,可輸液卻越來越多了。有句話說的好,能不吃藥就不吃藥,能不輸液就絕對不要輸液。
特別是大面積燒傷后,這個輸液更是一個相當棘手的問題,目前很多國家都是遵循當年金毛**隊燒傷研究所的Brook公式,膠體和晶體溶液交替變換,還要隨著按照患者病情變化而改變。
所以,當出現燙傷的時候一定不要大意,千萬不要醬油、面粉、牙膏的往上涂,這玩意不是過年的醬豬蹄,牙膏也不萬能的。
“患兒出現低迷狀態了,感染已經形成!”
張凡頭都大了,休克的這兩車還沒減速,感染又開了起來,有腐必有菌,燒傷的特點就是大面積的破壞人體的生理屏障,然后患者迸發的個只不過溶液都是細菌良好的培養基。
有時候,大面積燒傷的患者和艾滋患者有異曲同工的特質,就是什么細菌都會造成致命的損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