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國潮,當年經歷過的人估計都有點影響,那時候國家不富裕,又一波人,百折不撓的想要去大洋彼岸。當年首都人在紐約,真的是演了一個寂寞。
而到了張凡這一代,對于出國就不是太上心了,旅游可以出去看看可以,真要讓出國,反正張凡是不干的。所以對于三島的邀請張凡是真沒往心里去。
等到趙燕芳剖析了一番,其實就是明著告訴張凡,揚名能賺錢后,張凡尋思了一番,他準備去看看,并不是他張凡愛錢,而是想和其他國家的醫生交流一番,開闊開闊眼界!
這里面的道理華國祖先老早就說的通通透透,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天攘攘皆為利往。
一個行業或許崇高,但這玩意不能光指著崇高吃飯,要是全指望崇高了,這個行業也就快死了。
出去走一走的名單,在幾個領導綜合的考慮下,名單很快就出爐了。張凡帶隊,趙京津得去,去三島,沒手術則罷,如果有手術老趙和張凡配合,除非是超高難度的手術,一般性質的手術,就沒啥問題。
手術人員還需要帶一個年輕的,這是組織培養,別小看這個,體制內是相當講究這個問題的,很多時候隔代培養并不是說說而已。
當然了張凡是夠年輕,但誰都沒把張凡當年輕人。在年輕這一代,可選擇性就很多了。
茶素的普外,雖然張凡沒怎么特別操心過,可隨著這幾年張凡名氣的提高,醫生的更新換代的速度也提高了不少。所以,這個年輕一代中挑人反而讓一群領導討論了好久。
最后還是張凡一錘子定了音,帶馬逸晨出去。
其他碩士只能等下一次了,誰讓小馬早早就入了張凡的門。骨科王亞男,普外馬逸晨,這在茶素醫院都是知道的,這兩位張凡當初還沒露頭就一直帶著的人。
現在露頭了,他們雖然仍舊還是一個普通醫生,可江湖地位已經不同以往了。
【看書福利】關注公眾號【書友大本營】每天看書抽現金/點幣!
當然了,趙燕芳也得去,在手術領域,張凡誰都不怕,可在科研領域,他就略有點膽怯了,這玩意在家的時候,什么都不是事,就算別人嘲笑張凡是手術匠,張凡也都不太搭理。
可要出門了,不能丟人,這不光是自己的事情。就如同轉親戚一樣,就算今年沒賺幾兩銀子,可還是要穿著最好的衣服,并不是人們都是愛面子的,這叫一口氣。
人嘛,不就活著這口氣嗎。
最后歐陽把老陳也提了出來,說老陳去了能幫著照看一點。
張凡也樂的有人處理一些瑣碎事情,所以也就點頭了。
醫生這邊都確定好了,護士這邊也要出個人。
如果張凡代表自己去,那無所謂,可這次張凡覺得要代表茶素醫院去訪問,所以就不能落下護理這一塊。
對于護理人員的隨行,這一塊就需要參考人家護理部的意見了。說通透一點,醫療這個行業,醫生護士其實是并重的,這一點說實話金毛做的相當不錯。
護理有提升的空間,天花板很高,特別是一個些有處方權的護士,讓金毛的護理成長空間很大。
而華國的護理,出道一年和出道十年區別不大,而且人到中年的護士,一旦不能成為護士長,在科室里面的地位特別尷尬。跑,跑不過一臉膠原蛋白的小護士。
技術積累又沒辦法和醫生比,而且隨著醫療改制,越來越多的編制偏向于醫生,所以一個醫院,不管是公立醫院私立醫院,幾乎年過四十的護士都是很少的。
所以,如果說醫生對機會的競爭大的話,那么護士對幾乎的競爭就是白熱化。
這玩意,有時候一個機會代表著后半身怎樣去生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