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振華認真地點點頭,其實,那件事既然難以扭轉,他也沒有太多的失望,而現在,想到得到了T-72之后的發展,秦振華是有些擔憂的。
國內的坦克,一直走的都是蘇聯的道路,畢竟也沒有別的道路可以選擇,當時收到了T-54A坦克,在這種坦克的基礎上,仿制出來了59坦克,現在改進到了69坦克,哪怕是自己研發了更先進的二代坦克,其實,所有的技術基礎,依舊來源于蘇聯。
而前幾年,去歐洲參觀考察,已經看到了西方先進的坦克,兩種坦克,走的是完全不一樣的道路的。
蘇聯講究的是數量,歐洲講究的是質量,蘇聯的坦克,技術水平并不是特別高,制造的時候也不講究精益求精,就是滿足大批量生產的需要,一旦遇到戰爭,就能源源不斷地生產出來。
而歐洲呢,打不起這種消耗戰,因為他們人少啊,他們就追求質量上的超越,力求用質量優勢來戰勝,當年在二戰中,圍毆一輛虎式坦克,往往要付出十幾輛T-34被擊毀的代價。
得到了這輛T-72之后,國內會怎么做?很大程度上,國內會測繪仿制,畢竟這是國內最熟悉的一個套路了,也就是說,國內會走上蘇聯的坦克道路。
不過,秦振華心中卻是有擔憂的,這種方式,合適嗎?
蘇聯的坦克,性能不是最先進的,他們的125毫米坦克炮,實際上的性能不見得比得了德國的120毫米坦克炮,他們講究自重輕,就必定不會安裝足夠的裝甲防護,無法起到有效的防護能力。
尤其是,T-72坦克的那個自動裝彈機,簡直就是讓坦克兵坐在火山口上,一旦被命中了那個轉圈的機構,瞬間就會灰飛煙滅的。
看看西方,空間大,還涉及了專門的泄壓艙。
就秦振華自己來說,還是喜歡西方的坦克的,人機工程好,操作簡單,發動機動力足,防護力也足夠。
不過,自己喜歡,不一定就代表適合國內的情況,真正走什么道路,是需要嚴格論證的啊。
聽到了秦振華的顧慮,突然間,祝老笑了,笑的那么的爽朗,讓秦振華都有些好奇了。
怎么了?我考慮的這些事情,很可笑嗎?難道不應該引起重視嗎?
秦振華很奇怪。
“振華啊,我就知道,你這輩子,也是造坦克的,不可能離開這個行業的。”周學軍在旁邊說道。
這下,秦振華算是明白了,眼睛里又閃過了一絲陰云:“既然我現在還是一機廠的成員,那自然會考慮這些事情,等以后…”
以后?祝老笑著搖搖頭,他的眼睛里,帶著一生經歷坎坷的從容豁達,他還擔心秦振華真的要走,但是現在他知道,一旦開始造坦克,那就一輩子也不會停下來!
不管前面有多少困難,都要迎難而上,最終,就會有收獲的果實,什么時候,都是不能后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