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是能解決了,那又如何?那樣到了1000馬力,也就到頭了,而坦克發動機的動力,一千馬力只是一個分水嶺而已,他們還需要繼續提升。
現有的12150L發動機的潛力,已經被挖掘的干干凈凈了,想要再提升,那是難上加難,即使是眼前這款成功了,后續也已經沒法繼續下去了。
“在錯誤的道路上堅持下去,走的路越遠,只能是距離成功越遠。”秦振華說道:“張工,我是很真誠地邀請您的,怎么樣?來我們一機廠吧,我們現在,真的是急缺人手。”
烏瑞華等人,也都是技術嫻熟,經驗豐富,但是,大伙兒手頭的任務都太多了,烏瑞華又當了廠長,現在,他是個大忙人,到處跑。
如果張寶林過來,完全可以當這里的新發動機的負責人的。
當然,他的這個提議,張寶林是絕對不會同意的。
“振華啊,你要再這么說,那就是趕我走了。”張寶林說道。
秦振華只好閉嘴了,跟著,又想到了什么:“你們的研發能力,其實還是很強的,既然能夠在臺架上得到那么大的馬力,說明,增壓中冷器研發的還是不錯的。”
如何壓榨發動機的潛力?這是個技術活兒。
首先應用的就是增壓器,只要在相同的氣缸里,吹進去更多的空氣就夠了,一直有什么所謂的修車多少年的老師傅,說增壓發動機怎么不靠譜,自然吸氣的舵面穩定。其實,都是二把刀而已,在二戰的時期,增壓器技術就已經普遍使用了,當時主要用在飛機上,飛的越高,空氣越稀薄,發動機的動力就下來了,所以,只能是用增壓器,鼓進去更多的空氣,才能保證動力不喪失。
為了達到更高的高度,有時候甚至會串聯,用二級增壓器,一直到用了噴氣發動機,才終于不用這么復雜了。
然后,移植到地面上來,也就順理成章的了,很多車輛已經開始采用了,首先就是柴油機,鼓進去更多的空氣,噴更多的燃油,來增加動力。
但是,這也有極限的,空氣被加壓之后,就會升溫,溫度高了,密度就會降低,所以,渦輪增壓到一定程度,那就再也無法繼續增加了。
這個時候怎么辦?就是想辦法降低空氣的溫度,空氣溫度低了,就能吹進去更多的空氣了。
也就是,在這個渦輪增壓器的氣管上,再增加一套冷卻裝置,形成增壓中冷的結構。
對柴油機來說,自然吸氣是第一代,渦輪增壓是第二代,而增壓中冷,就是第三代,想要研制大馬力的柴油發動機,增壓中冷是一個必然的趨勢。
他們能夠達到這種動力,雖然不穩定,但是總說明,增壓中冷這一塊,算是研發成功了。
己方目前還在研究單缸的各種技術數據,還沒有涉及到這些領域。
“你們如果需要,我們可以提供相關技術。”張寶林說道:“畢竟,這是為了咱們的新一代坦克,是咱們所有行業技術人員應該通力合作的。”
秦振華頓時一愣,這就是一名老軍工的覺悟啊,就是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