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貧鈾裝甲的M1坦克,現在還沒有出現,憑借著和英國的良好關系,M1坦克首先使用的,就是喬巴姆裝甲了,這種裝甲傳說中的性能是相當好的,但是同時,另一個特點就是重了,這種裝甲,重量相當的大!
“要說裝甲技術,英國人還是很厲害的。”祝老在一旁感嘆了一句。
國內也在研發陶瓷裝甲,但是并不能一蹴而就,不知道要付出多少艱辛的努力,經歷過多少次失敗才能夠取得成果,這需要時間,還需要運氣。
現在,國內也就是按照秦振華提出來的建議,先搞出來了玻璃纖維的復合裝甲,總之,比普通的鋼制裝甲性能要提升一些,而且,在采用焊接車體之后,復合裝甲這一層,其實是可以隨時更換的,適應性更強。
“據說,德國的豹-2坦克,防護力也不咋地,所以,也在和英國商議,想要從英國人那里購買喬巴姆裝甲,不過,估計英國人不會把同等性能的拿給他們。”秦振華說道。
豹-2的機動,火力都是相當強悍的,但是在防護力方面,那就不知道了,畢竟,這種數據各國都是嚴格保密的。
“M1坦克的設計師是誰?”賀老在那里問了一句。
“這句話,就把我們難住了。”祝老說道:“西方和東方,思想是不同的,文化也不同,在他們那里,還真說不出來誰是總設計師。”
就拿蘇聯來說,提起米格機,那就是米高揚,提起坦克,那就是莫洛佐夫,任何一個科研所,幾乎都是用那個研發的一把手來命名的,靠的是人格魅力,所以,提起某種產品來,誰研發的?一下子就能說到某個名字。
但是西方不同,雄貓戰斗機,夠強大了吧?誰研發的?誰是總設計師?很少有人知道。
因為西方更加講究團體的經驗,講究團隊的協作,很少弘揚個人的能力。
很奇怪,雖然在電影中,經常喜歡塑造個人英雄形象,但是在研發中,他們更講究團隊協作。
聽到祝老的話,秦振華笑了笑:“是啊,這個不好說,不過,我恰恰倒是知道,前段時間讀了一份外文文獻,這個M1坦克項目首席工程師,叫做萊特博士,他是一個很傳奇的人,他參與了艾布拉姆斯坦克所有研發過程。所以,有資料將他成為M1坦克之父。”
雖然崇尚集體協作,但是在某些時候,還是會有報道的,比如說,說起美國人的蘑菇彈,那自然就會想到奧本-海默,而現在,說起這個M1坦克,還真的得提起這個萊特博士,別的不說,M1坦克用燃氣輪機,就是這個老家伙極力堅持下最終采納的。
于是,在飛機上,秦振華就給眾人講起來了這個萊特博士,這個人的經歷也是很特殊的,他出身低微,1922年,出生于美國南部一個名叫牛頓的貧寒小村,在奧澤克小鎮長大。
如果是在后世,這種階層的平民是很難有所作為的,因為從小受的是技工教育,快快樂樂地成長,屁都不會,但是,當時那個年代,正是戰爭年代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