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縱向傳遞動力的,每到了一根車軸上,就有一個專門的錐形盆齒,把動力橫過來,輸出到傳動軸上,同時,還得有專門配套的差速器,共同構成了一個封裝的牙包。
這些裝置,都是有體積的,部署在車輛的下方中部,而為了提高車輛的越野能力,這些裝置也是越高越好,而這樣一來,車子整體的高度上來了,既增加了受彈面積,也讓車輛的高速機動性受到了影響,重心高,容易翻車啊。
降低了高度,車廂內部的容積又上不來。
在兩軸和三軸上,或許還體現不出來,而到了四軸上,車體更長,那么,原則上,這些就要更高了。
這個時候,該怎么改變?
國外已經開始拋棄中央橋式傳動系統了,徹底拋棄了這種汽車移植過來的驅動方案,而是采用了一種新的H型傳動系統。
以前的傳動系統,根據外觀,可以叫做T型傳動,豎著過去,橫著傳遞到輪胎上,而這個H型呢?
H有兩個豎,也就是說,它有兩根縱向的傳動軸!而且,這個H的兩個豎是在兩邊的,也就是說,兩根傳動軸,并沒有部署在車體的中央下放,而是部署在了車體的兩邊,這樣,中間的位置,就全部空出來了!
“在增加到四軸驅動之后,H型的傳動,應該是最合格的方案,它將車體中部的空間釋放出來了,可以讓咱們的裝甲車的底板降低高度,這樣就可以讓裝甲車的內部的空間更大,同時,這個傳動軸所占的空間,也不會浪費,因為它正好是兩邊的兩排的座椅的位置。”
兩邊的位置壓根就用不上,正好是座椅的地方,座椅下面那部分空間,用來裝傳動軸,這樣,整個問題就都解決了。
發動機依舊部署在車體的前面,然后,通過變速箱之后,直接向著車體的兩邊傳動,有些類似于轎車的發動機一樣,向兩邊橫著直接伸出來兩根傳動軸,這就是那個H的中間的橫,當然了,應該是H的頂部才對,然后,沿著縱向的兩個傳動軸,一直傳到最后去。
要說它的優點,那當然是太多了,簡化了機械結構,雖然增加了一根縱向的傳動軸,但是少了三組橫向的傳動軸,差速器通過錐形傳動齒輪和萬向軸與車輪直接就能連接。
“這樣一來,車體底甲板平展,有利于靈活安排負載;車輛每側的車輪直接連接在一起,越野行駛時很少發生車輪喪失全部扭力的現象,從而減少了使用差速器閉鎖的次數;大部分傳動系部件安裝在車體外部,便于維修;甚至,以后可在橫向傳動箱的動力輸出端加裝制動器,實現坦克那種轉向功能。”說到這里,王洪光兩眼放光,好處太多了,國外新一代的輪式裝甲車,都在研發這種技術!
“沒錯,你說的很對,但是,我們沒有任何的技術儲備。”楊子成說道:“這樣一來,研發的時間就會拉長,不用說8*9年的閱兵了,94年,甚至是99年的閱兵,也不一定能做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