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音機?”秦振華抬頭看了眼王曉強。
“是啊,就是黃鶴牌收音機。”王曉強說道:“這個廠的王牌產品,就在1981年,這個廠創造出來了年產值2900萬元,利潤146萬元的驕傲成績。”
聽到這里,秦振華無奈地搖頭,年產值近三千萬,利潤只有一百多萬,這說明了什么?
這個廠,肯定有著國企的很多通病啊,機構臃腫,一線的員工數量不多,人浮于事,這樣的國企,往往都是走不長遠的。
這居然還是驕傲的成績?
“芯片方面,主要是生產一些簡單的門電路,74LS之類的。”王曉強說道:“說來也邪門,在1981年的輝煌過去之后,這個廠就開始迅速地衰落了,連年虧損,到了1985年,當地政府終于忍不住了,對連續三年虧損的這個無線電三廠,下達了黃牌警告,宣布他們瀕臨破產,限期整頓。”
秦振華點點頭:“看來,當地政府也算是走在時代的前列了。”
在這個時期,人們對于國企,還是有很大的信仰的,總是覺得進了工廠,那就是有了鐵飯碗了,大部分人對于企業的破產,是難以想象的,就在軍工系統內,秦振華也是反復敲打了很多次,才終于算是讓人有了這種緊迫感。
而且,看看系統內,某些工廠的作為,就知道他們不破產,就沒有天理了。
吃大鍋飯的日子,已經結束了。
不過,當地政府沒有直接讓這個廠破產,只是先讓他們限期整頓,其實就是為了防止企業真的破產,帶來嚴重的后果,七百多人失業,國有資產流失,這些都會成為問題的。
“那你打算怎么做?”秦振華問道。
一機廠有這個資金,剛剛談成了一筆生意,敲竹杠了三千萬,把整個無線電三廠買下來都沒問題,而且,這還是電子工業方面的,也是秦振華重視的一個領域,但是,他很慎重,因為,他知道里面的水有多深。
“這個無線電三廠,主要的問題就是產品落后,所以,去了之后,我打算立刻改變工廠的產品。”王曉強也已經想過了,在腦子里有了完整的方案。
國內很多企業的通病,都是這個產品落后,幾十年一貫制,一直生產一樣東西,自然是不能維持的。
收音機?現在即將進入九十年代了,還有誰會聽收音機?
“讓工廠轉型,生產收錄機,這個相比生產電視機,難度要小很多,而且,還有很多的技術是共通的。”王曉強滔滔不絕地介紹起來了。
現在,看看那些時髦的年輕人,喜歡什么?當然是收錄機了,里面放著磁帶,想聽誰的歌就聽誰的歌,帶著收錄機,去廣場上跳舞,那叫一個盡興。
“通過生產收錄機,實現扭虧為盈,然后,再大力發展那里的芯片產業,由于我們的關系,我覺得從軍用芯片上入手比較好,比如生產我們急需的火控芯片。”王曉強說道:“雖然前期會需要一機廠投入巨額的資金,但是到了后期,肯定會發展起來,創造更多的利潤的!”
說到這里,王曉強的眼睛里,已經再次露出了希望的光芒來。
而此時,秦振華已經搖頭了,必須得給他潑冷水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