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竟,坦克的裝甲厚度,那是有極限的,裝甲越厚,坦克的重量就越大,超過五十噸這個極限之后,對于道路的要求就會增加,很多承重能力不夠的橋梁是過不去的,對于動力系統的要求也會越來越大,這是不能無限制提升的。
坦克的裝甲技術,在很長時間內都得不到突破,當穿甲能力已經達到三四百毫米的時候,防護力始終在兩三百毫米徘徊,直至復合裝甲,陶瓷裝甲,反應裝甲這些出現之后,裝甲技術才算是有了一個提升,但是,那也是有限的。
看著東方大國的125毫米炮,已經能夠擊穿五百毫米厚的裝甲了,可以說,蘇聯現在的大部分坦克,都是擋不住的,畢竟,出口型都能有五百毫米的穿透力,自用的型號,怕是會有六百毫米的穿深啊。
當繼續增加裝甲厚度已經達到極限之后,就得另辟蹊徑了,除了繼續研制新型材料之外,也可以另辟蹊徑,進行主動防御!
通過現代化的技術,利用裝在坦克上的雷達準確鎖定來襲威脅。然后靠著現代化的計算機進行各種解算,解算出來的結果,就可以送給主動防御系統的發射裝置,來發射攔截彈,干掉來襲的導彈了。
“可是,想要攔截到對方的炮彈,那可不容易啊。”有人發出了疑問。
導彈攔截導彈,并不簡單,飛行速度越快的目標,攔截起來就越難,靠著現有的技術水平,想要應用起來可不容易。
“又不是精確碰撞,就像是莫斯科周圍部署的橡皮套系統一樣,對面的導彈過來了,直接引爆一枚核彈,就不信摧毀不了它。”秦振華解釋道:“我們只要精確地知道來襲目標飛來的精確軌跡,就可以在對方飛來的航路上,引爆一個攔截彈,利用密集的彈片來招呼對方。”
要說世界上第一套反導系統,那是蘇聯人發明的,他們在莫斯科周圍就部署了,當時的領導人就胸有成竹地宣布,他們可以擊落太空中的蒼蠅,其實,不過是用核彈轟而已。不用精確碰撞,只要臨時引爆一枚核彈,大量的彈片自然能夠把來襲目標給干掉。
現在,坦克的主動防御,也可以這么玩,在自己周圍,引爆一枚攔截彈,此時,對面的炮彈正好飛過來,就這樣,把對方的炮彈提前引爆啊。
“沒錯,你說的太對了。”卡爾采夫兩眼放光:“你應該把你的理念,向咱們整個搞坦克設計的人說說!讓他們看看,東方大國也是有這方面的研究的。”
“為什么不呢?”秦振華說道:“我是很期待,如果能夠在蘇聯,舉行一個未來坦克技術研討會的話,我想,我的這些理念,都可以系統地介紹給各位參加會議的代表。”
終于,說到這里,秦振華才說出了自己的真正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