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是兩個不同的方向,但是,坦克的造型,都是奇葩的,這種代號為279工程的坦克設計的相當科幻,它也是一個大腦袋,厚重的橢圓形車身設計,車體前上合側面裝甲厚度分別為192毫米和182毫米,傾角均為60度。球形的鑄造炮塔前裝厚度更是達到了305毫米,傾角30度,它設計的種近乎極端的跳彈外形和厚重裝甲。可以抵擋住所有的北約的穿甲彈的打擊,而且,更重要的是,可以讓核沖擊波無法在坦克表面獲得有效的施力面積。沖擊波過來,直接就吹走了。
同時,為了讓它能夠擋住核爆的沖擊,下面還使用了四條履帶底盤,加上先進的液氣懸掛,等到核爆來臨的時候,就立刻降低底盤,像王八一樣趴在地上。
不過,不管是哪方面的嘗試,最終都失敗了,蘇聯人僅僅是因為一個簡單的理由,他們的領導人拍板了,坦克最高自重37噸,再大的不批準。
這些非主流的坦克,最終都是無疾而終,如果要說有好處的話,給了那些藝術家靈感,看看這些坦克的設計,絕對就會腦洞大開。
一個個都是顯得很科幻的。
現在,即將進入九十年代,終于,又有人說起來了核動力了。
“剛剛提到,未來的坦克,需要的是電力推進,與其讓普通的發動機來發電,倒不如讓核動力來直接發電,省去中間環節,而且,這些年來,在核動力的小型化上,已經取得了很大的進展,核反應堆完全可以塞進常規坦克的后面去,不用再設計另類的坦克了。”這名專家說的很認真,說完了之后,還看了秦振華一眼,問道:“不知道一機廠方面,對此有什么看法?”
未來,會是核動力的天下嗎?
當然不可能了,坦克一個很重要的指標,就是采購價格低!只有價格低廉,才能夠大量裝備,才能夠形成滾滾的裝甲洪流,如果用核動力,那造價得有多貴重?必然不可能大批量裝備,到時候,還能有什么意義?
不過,現在反正就是大家在暢想未來,為何非得駁人家的面子呢?秦振華和對方,是無冤無仇的,花花轎子眾人抬嘛。
“這也是一個發展方向,當然了,如果這個核反應堆,在關鍵時候,還能起到核爆的效果的話,那就更好了。”秦振華說道。
眾人聽了頓時都愉快地笑起來了。
核反應堆和核彈,那是不同的,前者的富集程度不到百分之五十,后者的核燃料,必須是高濃縮的,到了百分之九十九以上才有可能,想要開著自殺坦克,過去引爆核彈一樣的反應堆?這是外行說的話,不過,的確是很好笑。
“我個人認為,未來的戰爭,很可能是信息化的,未來的坦克,會融入到信息化和數字化的時代之中去。”就在這時,又有人開口了。
聽到這話,秦振華卻是心中暗自一驚,沒想到,他們之中,還果然有這種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