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人不會這么坑的。”王利民說了一句:“只要沒有經過炮膛的加速,它的戰斗部一定就不會接通,我完全相信。”
在很多神劇,和抗日小說里面,都會出現這樣一個情景:主角靠著王霸之氣,狙擊能力超級變態,一槍就打中了對面炮兵陣地里面的一枚炮彈的彈頭部位,然后引爆炮彈,讓敵人整個陣地全部在炮彈的殉爆中變成廢墟。
這當然是不了解炮彈結構的人YY出來的。
二戰時期,炮彈的彈頭是碰撞引信,榴彈撞到地面就炸,所以,按照這個觀點,用子彈打中榴彈的引信,是不是就能直接引爆它了?聽起來好像沒問題,但是實際上卻是很危險的。
就算是引信平時和炮彈分開放,只有在使用的時候才會擰到一起去,然后,裝填手搬著炮彈塞進炮膛內,難道沒有意外嗎?突然手一滑,炮彈落地了,會不會直接就炸了?
在激烈的戰場上,炮手高度緊張,是可能出這種錯誤的。
所以,在炮彈的引信上,還有一個保險機構,在正常情況下,引信是不會擊發的,只有進入了炮膛之后,在內部幾千G的加速度的情況下,引信才會解鎖,也就是說,只有在經過炮膛的射擊之后,炮彈才會炸,這樣就能最大限度地保證安全了。
當然了,能這樣寫的作者已經算是有一定的基礎知識了,總比一槍打中炮彈就把炮彈給打炸了要好的多,炮彈使用的炸藥,直接點都點不著,子彈打過去不會有任何反應的。
二戰時期就有了這種技術,所以,到了現在,王利民更加確信蘇聯人會加上這種保險的,現在不管自己怎么操作,炮射導彈都是不會炸的。
“老王,一定要小心啊。”祝老在一旁說了一句:“你可別學我。”
祝老只是開了個玩笑而已,他晃了晃自己的空袖管,那條胳膊,就是當初排彈的時候被傷到的,不過,當祝老這么說的時候,周圍沒有任何人笑出來。
只有一個胳膊的祝老,為了東方大國的軍工發展,做出的犧牲實在是太大了。
“嗯,振華,專門給我找個空房間,離的比較遠的地方。”王利民說道。
“王教授,我幫你。”劉大軍說道:“我在部隊,也是拆過不少炮彈的,經驗豐富。”
人群開始慢慢地散去了,各自都有自己要忙碌的事情,秦振華邁著步子,也打算離開,就在剛剛走出幾步之后,身后傳來了一個細微的聲音:“振華啊,你有時間嗎?我想找你聊一聊。”
秦振華扭頭,看著跟過來的曹建麗,想了想,說道:“要不要叫著曉玉?”
秦振華已經猜測出來曹建麗大概要聊什么了。
“不,就我們吧。”曹建麗說道:“我們出去走走,邊走邊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