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打贏了二戰之后,蘇聯就以那場戰爭為標桿,武器裝備,也是按照那場戰爭的經驗來制定的。
比如說,壽命方面,他們從來不在乎武器的壽命,就拿坦克發動機來說,能有五百小時的壽命就不錯了,因為按照他們的經驗,五百個小時內,坦克鐵定是要被擊毀的,所以,壽命那么長根本就沒有用。
如果再次爆發大規模的戰爭,可以說,蘇聯人的思路沒有半點的問題,完全正確,他們的武器追求簡單化,生產容易,可以大規模的爆裝備。但是,如果不打戰爭,那么,他們的這些思路,就會出現很多的問題了。
就拿壽命來說,一輛坦克,一年要是跑個五百小時的話,那就意味著發動機一年就能到達壽命了,要么大修,要么換新的發動機,一輛坦克裝備部隊之后,能服役個二三十年,僅僅坦克發動機一項的支出,就是讓人咂舌的數據,所以,在這種情況下,蘇聯人的那一套理論,就是大錯特錯的了。
當初二毛搶走了己方的坦克訂單,所以,秦振華說起二毛那邊來,當然不會有什么好的說法了,給他們潑臟水是正常的,再說了,自己說的明明就是事實,也沒有糊弄他們。
“好了,我們接著向前走,前面就是我們的裝配車間了。”
當坦克車體焊接起來之后,就開始進行各種設備的安裝,首先是底盤上的負重輪,扭桿等等,下面的安裝好了,就是內部的線路,發動機等等。
車體在一邊安裝,炮塔在另一邊安裝,等到兩邊安裝好了之后,將炮塔吊起來,和車體組裝到一起,那就大功告成了。
這里面,很多設備的安裝,雖然不能完全實現自動化,也都進行了改進,通過各種設備的加入,讓它的安裝更加簡單。
眾人一邊走,一邊看。
以前時代,東方大國的坦克是沒有吊籃的,坦克炮塔直接安裝在車體上,當坦克成員上去之后,兩腳就踩在坦克的底板上。當坦克炮塔旋轉的時候,兩腳丫子就跟著坦克的炮塔一塊兒轉。一直到七九式坦克,都是這樣的。到了后來,東方大國采用了西方坦克的設計技術,才開始使用炮塔吊籃,而大規模使用炮塔吊籃還是在有了自動裝彈機之后。
這種自動裝彈機。是和炮塔吊籃安裝在一起的,叫做炮塔吊籃自動裝彈機。所以正是因為有了這一套裝置,炮塔也顯得比較大。正在組裝中的炮塔就是這樣的,它的上半部分放在一個架子上,下面正好垂吊下來。此時正在有一些工人安裝自動裝彈機的部位。
至于坦克的炮管,則是要等到最后的時候才安裝,所以,炮管就被放在了一旁。
現在,看到了一旁堆著的炮管,帕克少將停了下來,向著秦振華說道:“我們想要額外采購一批貴方生產的炮管,不知道是否可以?”
這話一出,頓時,整個熱情的接待工作,瞬間就冷場了,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等待著秦振華的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