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了,文章沒這么短,徐舟只是大致翻看了幾個階段,主要的情感變化也是這幾個階段。
末尾還有評委的點評:感情充沛,心態變化鮮明。
徐舟:“……”
徐舟不知道該怎么評價好了,故事的選材還是不錯的,變成貓也是一番蠻有趣的人生體驗,只是關于情緒的描寫太過直白了一些,他可以很明顯地看出創作者并沒有真正體會到那種心態。
貓和主人之間缺少情感互動,導致心態轉變描寫非常生硬,流于表面。
這個劇本已經被改編成了游戲世界,徐舟搜索看了下評分,十分為滿分,《貓的一生》評分只有5.2分。
玩家最常見的評論便是:有點無聊,除了被帶去割蛋蛋時感覺胯下一涼,其他的體驗寡淡如水。
因為劇本生硬的情緒描述,現代人理解不了‘溫暖’‘安全感’‘依戀’這些詞語的真正含義。
換做是以前隨便一位創作者,他們會怎么寫呢。
比如表達‘安全感’,可以設計一個情節,下著大雨,她怕貓淋濕,緊緊地把它包在自己的大衣中,不讓它受到一絲風雨。
當玩家體驗貓生游戲的時候,這一幕出現,‘安全感’‘溫暖’立馬就從心頭來了。
其實要是創作者有過下大雨被母親保護在身旁的經歷,這個關于‘安全感’情節很容易就可以設計出來。
這就是現代人情感缺失導致靈感匱乏的后果了,他們缺少人生閱歷和經歷,創作困難重重。
這還是去年的冠軍作品呢……
近幾十年來,優秀的劇本已經找不到了,感覺人類活得跟人工智能似的。
徐舟回想起文藝復興時期,那時候社會的動蕩以及改革的浪潮,人們靈感空前爆炸,涌現出數之不盡的優秀作品,包括八十年代、九十年代的時候,很多作品流傳到今天依舊是傳世經典。
徐舟關閉文件,繼續開始碼字了。
“徐舟,你有信心嗎?下周三就截稿了,時間會不會有些緊啊?”
“應該可以拿個冠軍吧。”
“哼,才不信你這么厲害,你以前上學作文都不及格的。”
艾莉一邊說著,一邊給徐舟捏捏肩,她在身后看著徐舟碼字。
從最開始的漫不經心瞥一瞥,漸漸地,艾莉有些挪不開眼了。
“徐舟,喬納真的死了嗎?”艾莉問道。
喬納是徐舟故事里的主人公。
“你覺得呢?”徐舟反問道,繼續碼字。
他寫的故事并不長,靈感充足的情況下,寫起來行云流水。
“我不知道,應該算是……死了吧。”
艾莉搖搖頭,又感覺這個故事有些可怕,讓人毛骨悚然的,甚至都判斷不出來主人公到底是死是活。
徐舟沒有說話,沉浸在筆下的故事里面。
這是一個科幻懸疑劇本,講述了主人公喬納在不斷被殺死和復活的過程,直到他習慣了死亡。
花了大半天的時間,徐舟完成了初稿的創作。
想了想,他定下來劇本名稱:《重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