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王渃雪還是交了一篇稿件上去,內容是“大學生回鄉種植帶領家鄉致富”的后續。
她決定還是實事求是報道,只是大棚種植許多情況沒有詳寫,報道中間還插報了許多現場圖片,包括田生在建的大棚種植,也在稿件中提及了那個“鐵崗生月果汁飲料廠”。
卻沒想到,當天下午,主編找到她,特意問了這篇報道的具體情況,內容是否屬實。
“王主編,我以我人格保證這篇報道句句屬實,這些照片可是我現場拍照的呢。”
“別這么激動嘛,這不是上面有領導關注這方面的事嗎?所以我們報道一定要實事求是,否則萬一被領導查到弄虛作假,我們就很被動了。”
轉眼一周過去了,王渃雪這篇報道也刊登上報了,聽說還引起不少市民的興趣,打電話來報社詢問真假。
柳雨卻是天天加班到很晚,有時連和王渃雪聯系的時間沒有,有時發信息給田生,卻往往是當天發了,最快第二天才回復,甚至是第三天,還沒有她同張秀芝回信息快。
從張秀芝那得到的信息是村里一切還好,他們家房子馬上蓋頂了,只是田生父子兩人都忙的不可開交。
特別是田生,就是她這個母親一兩天難得見一面,至于吃飯,他現在是臉皮厚了,哪家邀請去哪家。
田生的確是忙,鐵門嶺那邊的野茶樹已經是越來越見規模了,在鐵門嶺附近又找到了一片野茶樹,質量還是很好,這可是樂壞了大軍和田國。
因為田生已經把賣老茶樹茶葉的事告訴了他倆,倆人真沒想到這茶葉竟然可以賣的這么貴,所以這兩天喝茶都有些舍不得喝了,這哪里是喝茶,簡直是喝金子啊!
除了隔幾天去看茶樹外,他還要四處看大棚搭建情況,這有錢,請的人多,再加上有五叔這個懂行的人監督管理得力,這大棚建設速度也是一日“千里”。
只不過,與之而來的是這大把的鈔票花得他自己都心疼,這還不算開荒請的那些村民,那也是吞金的主,這一天的工資都二三幾千了。
雖然錢花的快,但大棚整體建設質量和速度他自己還是比較滿意。但是對于他要求的質量和技術,始終令他不太滿意。
都是老生常談的問題,不是施肥多了就是水澆少了,關鍵是村民們還都習以為常了,殊不知,每天就是這么點點差距,到最終種植出來的東西品質就是不一樣。
雖然自己好幾次都當著多人的面,將自家族里的叔叔長輩們訓斥的老臉發紅,也感覺到村民們對自己有些發憷,盡量按照自己的種植技術要求來,但這還不夠。
他必須要統一這思想,這萬里長征才第一步,只有品質,質量才是發展壯大的關鍵。
田生讓大軍去縣城作了些宣傳口號彩頁,也印了好些大報回來。
“大爺,把這些大報都貼出去,這些技術口號發下去,每家每戶必須都得背熟!我要隨時抽檢!”
“這是什么呀,小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