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太陽落山過后,天還蒙蒙亮著,那時候,在地里忙活著的父親,就會回來。我母親的飯也做好了,我們一家子,就會在端著飯碗,在院子里,借著還沒黑下去的天,吃著飯。
碗里多數時候,飯上蓋著的,都是我母親前天從地里摘下來的些菜,那會兒,炒菜的調料不多,多數時候,就放著些鹽,地里有姜蔥的時候,也會放點。味道好像很香……年前年后一段時間的時候,有時候,菜上還會放上幾片我母親做得臘肉……”
老和尚望著那村子,渾濁的目光失神著,語氣平靜著地說著。
村子里,沿著村道的一戶戶人家,愈多的亮起了燈火。
“……跟著貧僧師父上了山,到了廟里過后,開始段時間,貧僧總是難以入睡,有些輾轉反側。”
老和尚沉默了下,繼續說著,
“這時候,我師父就會坐在我床邊,給我念些佛經,講些故事,他講的故事里,沒那么多鬼神,更多的是人。
我聽著他的故事,念的佛經,總是覺得心安,就容易入睡……于貧僧而言,那時,貧僧師父便是佛。”
“……在廟里前兩年的時候,貧僧雖常翻廟里經書,同師父修行,卻未剃度。貧僧師父隔段時間,便會到鎮上,買些雞鴨肉,給貧僧做來吃。
貧僧吃著雞肉,師父同師兄喝著清粥,有時候貧僧便會問師父師兄,為何他們不吃雞肉。師兄便會同貧僧說,受戒剃度的比丘僧人有不食葷腥的戒律。
而師父,則笑著同貧僧說,說他修行還不夠,所以不能吃雞肉。
貧僧追問他,什么時候修行就夠了。他同我說,吃肉便只是肉時。”
老和尚望著村子,說著,
“……再往后,貧僧便也在廟里受了戒,剃了度。剃度后,貧僧師父給貧僧傳了經卷,也說了律藏。他同我講,戒律便是舟,能渡貧僧脫離苦海,到達彼岸,故需要修持戒律,自那以后,貧僧修持佛法,再未犯過戒律。”
“……年輕時,貧僧讀了不少佛經,拜訪了不少高僧大德,四十歲余時,以為有所得,十幾年前,卻再次困惑……越是修行,越覺佛法無邊,苦海無涯……”
老和尚目光有些恍惚,說著,再沉默了下來,
“……再后來,貧僧似乎有些明白了。”
“……貧僧師父同我講,佛法戒律可做舟,載貧僧于苦海之上。卻未同我講,無槳無帆,舟只能讓貧僧立在苦海上,隨著苦海波蕩起伏,在苦海上飄蕩,卻到不了彼岸。而船槳……”
老和尚望著村子,渾濁的目光失神著,平靜著說著,
“則是在苦海中……”
老和尚說著,坐在樹下,靠在樹干上,再次沉默下來。
廉歌轉過視線,看了眼老和尚,也未多說什么,轉過視線,望向了那已經亮起盞盞燈火的一戶戶人家。
一戶戶人家里,人影綽綽,似乎一家家人正圍坐著,說著些家常瑣碎事,吃著晚飯。
一處處燈火透出屋門,驅散著漸深的夜色,照亮著,點綴著這平靜的村子。
清風不時拂過垂在老和尚身前的枝葉,枝葉輕輕搖曳著,四下,愈加安靜。
……
“嗡嗡……嗡嗡嗡……”
而就在這時,一陣細微的嗡鳴聲靠近響起,
廉歌轉過視線,老和尚轉過頭。
一只已經不再啼鳴的蟬震顫著翅膀,似乎有些虛弱著飛著,起伏著,緩緩地落在老和尚肩上,那帶著縫補痕跡的僧衣上,停留下來,微微動著翅膀。
看了眼那蟬,再看了眼老和尚,廉歌沒多說什么。
而老和尚,則是望著那蟬,目光恍惚了下,
“……阿彌陀佛。”
抬起雙手,合十,老和尚念誦了聲佛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