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究竟還活著么?”
“為什么我能夠聽到你的聲音?”
“為什么要引入雙縫干涉實驗的概念?”
卡爾德輕輕的摸著自己的下巴,皺著眉頭快速的思考著。
雙縫干涉實驗是經典物理學朝著量子力學邁進的重要一步,他引發了人門對于自身思維方式的思考。
這個實驗最大的意義就是在于當粒子性和波動性同時表現得時候,人們依然能夠正視光本身,而不是將其引入到哲學的范疇。
物質的本質從未發生變化,只是因為我們受限于觀察工具的原因,無法看到其真正的本質,只能夠看到它的特性,所以才會陷入到迷惑狀態。
“特性……”
“本質……”
兩個關鍵詞被卡爾德從中提取出來,他相信麗莎不會無的放矢,那么雙縫干涉實驗當中必然存在著對自己有所幫助的東西。
但是卡爾德現在正在計算的,是維度層次的數據,是在波函數物質本質的概念上進一步思考的弦宇宙理論。
實驗本身的的內容無法給與卡爾德幫助,那么必然就是這個使然當中所蘊含的某種意義。
“難道弦宇宙的模型當中,會存在著某種顛覆我世界觀的特性么?”
“甚至于這種特性的存在本身,才是其真正的本質?”
卡爾德靜靜的看著它已經算出來的八條維度震蕩線,思考著他們背后所代表的意義。
從很久以前,卡爾德就開始思考這個世界的本質面貌,思考為什么維度和這個世界當中的基本關系。
在微觀領域,經典的質點動量數據無法描述物質,只能夠描述它的粒子性,有些片面。
于是量子力學將一切的微觀粒子用波函數的概率來進行描述,它實在某個概率區域內定向存在的,只有在,只有在信息的干涉下才會在概率云的狀態下,重新坍塌出現在某一個點。
在信息沒有出現的時候,它呈現一種不定向的概率波動,在某個場域內出現。
波動性,粒子性,都只是物質的特性表現,而不是其本質,波函數是用來描述其在微觀領域的概率云形態的函數。
那么問題來了。
這種波本身,又是依托于什么介質而存在?(偽科學,勿考究。)
這種能量的傳遞,是依托于什么而存在?
“弦……”
卡爾德怔怔的看著自己的計算公式,上面密密麻麻的書寫的各種概率的計算,各種波函數坍塌的結果。
“介質本身是弦……”
“一條莫名存在的弦,能量在其上震蕩,弦的不同頻率的震蕩,表現出物質的不同特性……”
“就像是撥弄吉他的琴弦,傳播美妙的音樂。”
“而在這某個特定的頻率當中,人類欣賞著這首美麗的音樂。”
“但是這并不代表,弦本身只創造出了屬于音樂的波動頻率。”
“我們看到的世界,我們看到的萬事萬物,都不過是弦在震蕩過程當中波坍塌的的世界,這是我們所立身的維度。”
“鋼琴的琴弦不僅僅發出了可聽范圍內的聲音,宇宙的弦同樣也不僅僅創造了我們所立身的維度……”
卡爾德一個人站在原地自言自語,手輕輕的撫摸在已經干掉的八條維度線上。
這是八個按照某種特殊的頻率震蕩的線路,這是八道卡爾德根據自身理解簡化的維度震蕩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