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在官道上的鄉民們立刻退到了官道兩旁,將道路讓出來讓馬車通過。三輛馬車魚貫而過,掀起陣陣煙塵,很快便遠去,消失在道路的盡頭。
“你們說,這車架里的是什么人物?”有路上行走的鄉民,好奇地看著馬車的去向,對于馬車里的人的身份極為好奇。
“不知道,反正可以肯定的是,他們一定是去琳瑯書院的。”另一位路人看著馬車遠去的方向,篤定無比的說道。
“那個方向往左拐彎,便是琳瑯書院所在。而且這急急忙忙的架勢,除了琳瑯書院,恐怕也沒什么能吸引他們紛紛趕過去了吧?”
事實就如這人所猜測的那樣,三輛馬車停在了琳瑯書院的門前。花費了五六天的時間,花應明終于從家里趕到了琳瑯書院,剛從馬車上下來,他就心有所感,猛地抬頭朝書院上空看了一眼。
這一看,便看到一股白氣覆蓋了整個書院,柔和的白氣中,凝聚成一股直沖云霄的精芒。
這股沖霄精芒,如同天柱挺立,仿佛能夠鎮壓心神,看到這股精芒的一剎那,花應明感覺自身所有雜念,全都消散一空。
“這是……”花應明看到這一幕,立刻想到了兒子花鏡辭在家書中所提及的東西,“難道說……這便是辭兒所說的文氣嗎?”
花應明看了一陣后,便手持拜帖,向守在書院門前的門房說道:“煩請通稟顧院長,就說南州花家花應明前來拜訪!”
那門房接過拜帖一看,就對花應明說道:“原來是花先生,院長吩咐過在下,只要花先生來了,無需通報,請您直接進去便是!”
一邊說著,門房叫來了一旁的小廝,讓他帶著這位花家家主,前往了書院長居住的‘抱節軒’。
花應明和門房略一拱手施禮,跟著小廝走向了書院深處的抱節軒。
前往抱節軒的路上,小廝和花應明說道:“花先生,早前幾日就有幾位先生前來我們書院拜訪院長,如今那幾位先生正留在抱節軒,還請先生知曉。”
聽到早有人前來拜訪,花應明心中一動,忙問道:“你可知道前來拜訪的人,都有誰呢?”
這小廝沒有隱瞞,將陳家和白家,蘭家到來的消息,都告訴給了他。
“陳家,白家和蘭家嗎?”花應明聞言,不禁若有所思,“看來,這幾家也是發年了文道的妙處!”
花應明環顧了一下籠罩書院的這股特殊氣息,心下暗暗有了計較。
來到抱節軒,小廝敲響了院門,向里面通傳了花家家主來訪的消息后,便請花應明進去:“先生請進!小的告退了!”
花應明擺了擺手,跟著門內前來引路的仆從,一起走進了抱節軒。
進入抱節軒,穿過一片竹林,花應明來到了一處隱藏在竹林深處的竹屋前。
只見眼前的竹屋翠綠如玉,絲毫不見枯黃之色,仿佛整座竹屋是天然生長而成,構建竹屋的竹子仍然具有活力。
竹屋門前是一座竹子搭建而成的廣闊平臺,平臺上錯落有致地擺放著幾張竹椅,竹椅上坐著五個身影。
花應明仔細分辨,穿深藍色長衫的是陳家的家主,傳白色儒衫的是白家的家主,傳著月白長袍的,衣袍上繡著蘭花的是蘭家的家主。
認出三人的一瞬間,花應明的心中便有了許多猜測:“沒想到,‘文道’竟然把他們三個都給引來了!”
花應明的到來,吸引了竹臺上的五人的視線。
看到花應明到來,作為主人的書院長連忙起身迎接:“花家主來了!”
一旁的陳家家主陳炳書笑著接口說道:“這是什么風,把應明兄給吹來了?”
花應明登上竹臺,笑著對眾人拱手見禮道:“正所謂無事不登三寶殿,我這次接到辭兒的家書,特地為了‘文道’而來!”
花應明的毫不遮掩的行為,反倒讓一旁的白夢軒和蘭若生閃過一絲異色。不過,兩人很快便把這一絲異色掩了下去。
“既然花老弟是為了文道而來,那便先入座罷!”書院長將所有人的神色盡收眼底,卻什么也沒說,只是邀請最后才到來的花應明一起入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