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作思索之后,謝文淵有了計較。
下課后,謝文淵讓人把書院長、副院長和那四位家主請了過來。
幾人接到謝文淵的邀請后,不禁大喜過望。連忙放下參悟修煉文道的事務,來到雍翠齋拜見謝文淵。
兩方見過后,謝文淵先詢問了書院長和副院長二人的文道修煉進度,然后便就他們所提出的問題,給出了一些意見和建議。
最后,謝文淵把目光轉向了花應明四人。
和書院長與副院長不同,這四位家主才踏入文道的門檻,就算是學問積累頗為深厚,也沒法在短時間里做到把積累轉化成為修為。
眼下他們不過是剛剛開辟出文宮,連文心和文骨都沒有。
“倒是正適合施為!”謝文淵心下暗忖道。接著,他便開始和花應明四人就諸子經典閑聊起來。
通過一番談論交流,謝文淵很快便摸清了四人的學問積累的情況。
比起琳瑯書院的書院長和副院長來說,四位家主在學問的鉆研上要差了一籌。按照他們眼下的積累,最多只能夠成就祭酒的文位。
若是再經過數年的鉆研和積累,倒是可以踏足學士之位。
可若想晉升大儒的話,希望就有些渺茫了。也許數十年的積累,都不足以讓他們踏入大儒之境。
“可惜,沒有機緣的話,也許這幾個小家伙終生都無法踏足大儒之境,能夠成為學士就頂天了。”
謝文淵很清楚,想要在文道體系中,踏入大儒之境到底有多難。
他自己積累了近百年的學問和智慧,才能踏足這一境。其他人想要成就大儒之境,起碼也要積累下和他差不多的積累,才有可能晉入大儒之境。
而這,還只是最寬泛的要求。
文道修行者想要踏足大儒之境,在學問上必須要完成自己的大道之理的雛形,這個大道雛形事關封圣的根基,所以這一點是必不可少的。
另外,想要踏足大儒之境,還需要修成浩然正氣和碧血丹心,沒有這兩樣作為支撐,大道之理的雛形無所寄托,最終也會落至空亡,一事無成。
在謝文淵看來,眼前六人中,只有書院長和副院長二人擁有大儒之基,書院長將來有五成的可能,會踏足大儒之境,而副院長只有一成的可能。
至于其他人,若無機緣的話,終生只能在大儒境的門前徘徊。
“罷了,也不必太過強求。”謝文淵心下暗道,“只要能教出兩個大儒,對我封圣的幫助都有巨大的助力,更別說其他人都有學士之姿,也不能太過挑剔。”
“罷了,也不必太過強求。”謝文淵心下暗道,“只要能教出兩個大儒,對我封圣的幫助都有巨大的助力,更別說其他人都有學士之姿,也不能太過挑剔。”
“罷了,也不必太過強求。”謝文淵心下暗道,“只要能教出兩個大儒,對我封圣的幫助都有巨大的助力,更別說其他人都有學士之姿,也不能太過挑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