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次的感覺,比上一次更加清晰,持續時間也變得更久一點,但是依然無法窺見更多!
對此,陸鶴年沒有氣餒,繼續開始凝練第三枚,第四枚……
隨著神魂念頭觀想、凝練出得符文越來越多,文氣被大量消耗,陸鶴年對對于那個無形且偉岸存在,感應越來越清晰。
不過,單純地堆積符文數量,對于大道之妙的增長并沒有用處,很需要將這些符文組合起來,化作更加復雜的符文結構,才能增長大道玄妙。
當達到三十六枚符文時,陸鶴年按照原本的推演結果,將三十六枚符文組合成為一體時,他對那個偉岸存在的感應終于穩定了下來,不再是時有時無的樣子。
知道自己的舉動是正確的之后,陸鶴年繼續凝煉符文。
當符文數量達到三百六十枚時,原本仿佛是霧里看花,朦朧不清的感應,變得更加清晰了一點。
若是以實景來進行比喻,原本是濃霧遮掩,連輪廓也看不分明,現在則是霧氣變薄了許多,顯現出了背后的一點輪廓。
陸鶴年繼續凝煉著新的符文,去除著蒙在‘眼前’的濃霧。
當符文數量達到三千六百枚,符文組合的數量也達到了一百道時,陸鶴年將這一百道符文組合,再度進行了組合。
三千六百枚符文,組合成了一條宛如長鏈一般的結構。
在這道鏈式結構形成的一剎那,陸鶴年突然心神一震,眼前猛地一下豁然開朗,終于清楚地窺視到了那偉岸存在的一角!
此時此刻,陸鶴年就像是打開了一個完全不同的視角,天地在他的眼中,已經不再是原本的模樣。
就像禪宗劃分的三個層次,凡人看世界,看山即是山,看水即是水,看到的只是普通的景象。
而到了第二層,就是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到的景象,已經和凡人處于不同的層次。
此時的陸鶴年,看到的就是和以往完全不同的景象:天地間,各種各樣的元氣流動不休。
天地間,萬事萬物皆是由元氣所化。陸鶴年觀察到,有的元氣靈動活潑,有的元氣沉寂黯淡,這些元氣共同組成了天地萬物,元氣的流轉變化,便是天地萬物的變化。
大地上,青黃間雜的元氣流動不休,仿佛為大地蒙上了一層薄紗。
仰望天空,可以看到不斷有金色的躁烈元氣降落下來。燥烈的元氣落在大地上,悄無聲息地融入了青黃間雜的薄紗之中,那股青氣微不可察的增長了一絲。
除了這些元氣上的變化,陸鶴年還看到虛空中,有種無形的靈性從降落下來,每當有靈性降落下來,就代表著一個新的生命誕生。
而當大地上有一縷靈性回歸虛空,就代表著有一個生命徹底死去。
“這就是世界的本質嗎?”
看著‘眼前’的景象,陸鶴年不禁心生明悟——這是自己借助那偉岸存在的視角,所觀察到的世界本質。
當然,除了視角上的變化,陸鶴年體內也在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
就在那些符文化作一條符文長鏈之際,原本處在文宮中的一顆文心,仿佛要沖出文宮,和那一條符文長煉銅為一體。
只不過,因為心神注意力大部分都放在了對那偉岸存在的感應上,陸鶴年暫時壓下了文心變化。
收回心神后,陸鶴年放開了壓制,文宮內的文心猛的一個跳動,仿佛穿梭了空間,突然出現在那道符文長鏈的上方。
符文長鏈盤旋而起,環繞在文心之外,而后猛的一下收緊。整個文心被符文長鏈纏繞得密不透風。
下一刻,就見這條符文長鏈,一下子融入了文心之內。就見文心化作一團白氣,開始蠕動起來,逐漸顯現出了人的形態。
過了一陣,融入了符文長鏈的這顆文心,變化成了陸鶴年自己的模樣,重新落回了文宮之內。
……
道術、武功、煉氣、文道和神道這五種修行方式,每一種修行方式的側重點都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