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若哥哥,我們走吧。”
蘇小妹拉著杜若的手,要離開,杜若接到蘇軾眼色,只好對蘇小妹搖搖頭:“等等。”
“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
蘇軾開始朗誦詩,起初眾人只是疑惑,不解這是什么詩,但聽到蘇軾誦完后,個個目瞪口呆,回味無窮。
“這新體詩字句好優美啊!”
連蘇小妹都喃喃贊嘆起來。
“好詩!雖無格律約束,但聽一遍就能讓人在字句中流連忘返,無法自拔!真是妙!妙!妙!”
程之才一連說了三個妙,神情無比激動。
他是個有才華的人,自然能品出詩中妙處,而他的弟弟們,更覺得這種無拘無束的詩讀著通順,對味。
程家二郎嘿嘿笑道:“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地來!寫出這首詩的人一定是天才!”
程家另外幾個子弟也使勁點著頭,心中想著下次去青樓,離開時吟出一句“悄悄地我走了,正如我悄悄地來”豈不是能讓名妓們瞠目結舌,嘿嘿!
“這是白話詩,創出這種新詩體的人,自然是天才。”蘇軾淡淡道。
“那這白話詩是何人所創?還在世嗎?”蘇轍緊張詢問。
程之才也急切道:“若是在世,我等必須要執弟子禮前去拜見!”
“對對對,白話詩太合我胃口了,若是見到作者,我一定給他跪下!”程家三郎豪邁道。
大家都期期看著蘇軾,等著他說出作者,唯有杜若,微微搖頭。
他不想再出風頭,因為沒有必要,可蘇軾卻急于讓白話詩大傳天下,此時看了看杜若,正色道:“這白話詩的開創者,遠在天邊近在眼前!”
說完,他抬起手臂,伸手指向了杜若。
“就是杜若,剛才那首《再別岷亭》,就是他所作!”
唰!
程家兄弟立刻變了臉色,盯著杜若,臉色由震驚轉為難堪。
蘇轍蘇小妹驚喜的看著杜若,杜若低頭看著蘇小妹,笑道:“閑時在家無聊胡亂作的,算不上什么。”
“胡亂作的?”
程家兄弟臉色更難看了,而蘇小妹雙眼亮晶晶的看著杜若,眼里都是崇拜。
“下跪就不必了。”杜若看了看程三郎,又看向程之才:“也不必執弟子禮,白話詩還需要大家一起探討發展嘛。”
“杜若虛懷若谷,敬佩!”蘇轍忍不住道。
程之才憋紅了臉不說話,程二郎毫無底氣道:“怎么可能是你作的?我不信!”
“杜若,你就再應景作一首白話詩吧,好壞不重要。”蘇軾對杜若擺手道。
“好吧。”
白話詩難不倒杜若,他是這個時代白話詩的開山祖師爺,規矩他說了算,就算作出不算好的,別人也挑不出毛病。
看了看周圍,這是去岷江畔的路,雖是眉州城外,可還是有許多住戶零零散散分布在道路邊,還有一些富人在城外建的莊園。
道路很寬,行人如織,馬車來來往往,前方不遠處有一處小石拱橋,橋上也有許多男女結伴,有人駐足遠眺。
“有了!”
杜若看向前方石橋,作勢吟詩,眾人目光都匯聚在他身上,蘇軾蘇轍蘇小妹都一臉期待,程之才幾人則斜著眼,一臉懷疑。
“這首詩名為《橋》,諸位聽好:
你站在橋上看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