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嘿嘿!湊齊了!馬馬虎虎能用吧。”
舞池上,杜若已經坐在自己臨時拼湊的“架子鼓”面前,怡然自得,甚至有些得意。
“架子鼓”正是杜若的殺手锏,也是他發現如今宋朝音樂里最缺的——節奏感不強!
或許是前世聽慣了流行音樂,所以杜若感覺這個時代的曲子,都有一種乏力的感覺,用專業點的說法是:音樂有感染力,但沒有沖擊力。
前世的流行音樂里,架子鼓聲是必不可少的伴奏,哪怕你標榜的是古風歌,大多也離不開架子鼓。
所以,杜若發現這點后,就打算在宋代制作出架子鼓,并在音樂上應用,至少可以滿足自己的精神需求。
但前世架子鼓鼓面并不是動物皮,而是復合塑料材質,所以他本打算回家研究研究,像早期架子鼓那樣用木材作鼓面。
若不是黃娘子突然出現,他是不打算拿出架子鼓的,臨時組合的皮質的鼓面也打不出后世架子鼓那種質感。
但眼下條件有限,皮面鼓勉強也能湊合用,關鍵是打鼓人的手勁要重,節奏感要強,前世的杜若打架子鼓還是有兩下子的,他很自信。
‘讓哥告訴你們什么才是節奏!’
坐在一堆鼓后面的杜若手持兩根鼓棒,在手里繞了幾圈,頗為自得。
賓客們看他,卻像是在看二傻子。
薛婉兒也就位,她臉色哀愁,對這場斗藝毫無信心。
杜若打鼓打镲已經讓她覺得落了下乘,但這畢竟只是伴奏,真正讓她絕望的是,接下來上場唱歌的這位,也是毫無演唱經驗的素人,將要唱的《千里之外》也從未聽過有這個曲牌。
薛婉兒心中哀嘆,但杜若是她恩人,杜若堅持要這樣,她也只能順從著,丟臉就丟臉罷!
“有請演奏者。”
薛婉兒侍女把一位穿著鵝黃長裙的曼妙身影扶到了舞池邊緣,眾人目光瞬間被吸引,只見這女子身長腰細,身姿婀娜,額頭光潔如月,眼如秋水,只可惜臉上蒙著一塊厚厚的紅色綢布,不僅遮住了大半面容,連翹挺的鼻子都蒙住了,讓人心癢難耐。
“單看這身段和初露的姿容,此女必定是天仙般的美人!”
周圍賓客們紛紛認同,而此時那鵝黃裙少女輕移蓮步,有些顫抖的走到了舞池中央,然后便不動了。
眾賓客都眼巴巴看著她,等著她作自我介紹,但見她眼睛始終盯著杜若后,有人不解,有人嫉妒:憑什么美女都喜歡看著他?
這舞池中的鵝黃裙少女正是杜若未婚妻蘇小妹,她不看杜若還能看誰?
杜若怕就算祭出架子鼓,若是配合薛婉兒演奏舊曲也不一定能贏黃娘子,便提出讓蘇小妹上場,把下午學的那首《千里之外》唱出來。
現代歌+架子鼓,杜若不信比不過老調重彈的黃娘子!
可開始蘇小妹不愿上臺唱歌,一個是緊張,另一個是因為在這個時代,大家閨秀若是在眾人面前演奏唱歌什么的,屬于自甘墮落,有**份。
杜若當然不在意這些,在他看來無論男女,登臺唱歌都是很榮幸的事,即便不是斗藝,也可唱得。
不過他也理解蘇小妹,一番商量,蘇小妹便答應蒙面匿名登臺唱歌。
此時的蘇小妹只露眼睛,被侍女化了眼妝,描了眉,額上點了花鈿,頭上也做了精心的裝飾,看起來妖嬈嫵媚,杜若初見也是一陣心動。
單看眼睛的話,即便是蘇軾在場,也認不出這是蘇小妹。
蘇小妹初上臺,在眾人目光下立刻就緊張起來,她心跳的厲害,不止渾身僵硬,連話都說不出,但看到杜若淡定、鼓勵的目光后,她內心才逐漸平靜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