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現在網絡上,有很多熱門的段子。你們第一時間想到的,應該就是這些段子吧。王戰,你來說一說。”許江點名。
“那個……確實想到了一句,就是比我聰明的人還比我努力,那我還努力干什么?反正也超不過他們!”王戰說完,其他學生都笑了。
包括何溪姿。
這句話大家聽過,不得不說,影響了不少人。
當做笑談可以,但當做人生真諦就要不得了。
因為人這一生,不是和別人比的,而是和自己比的。
“王戰爸爸,大家都知道吧,很有錢。過的也很好,可以說是成功人士。”許江舉例道,“同樣的,大米手機雷總,大家應該也聽過。他肯定比王戰爸爸有錢多了。可他,起碼自己不覺得自己是什么成功人士。”
“為什么?”
“因為人的幸福感,主要取決于他所在的圈子。如果他在自己所處的圈子中,達到了巔峰,那么他的幸福感就會爆棚。同樣的,一個人即便再成功,超過了世界上百分之九十九點九九的人,但只要是在自己所處的圈子中位居末流,他也根本高興不起來,甚至還有可能會變得自卑。”
“這就是和別人比的后果,容易迷失自我。”
“而和自己比,只要比過去的自己更加成功,更加努力,那么你的人生就永遠是有意義的。你會對未來充滿希望,充滿干勁,而不是自我催眠把自己變成一條咸魚。”
“看似佛系,但實際上是在給自己的懶惰找理由。真正的佛系,是我不跟你們比,我跟我自己比,我有我自己的節奏。”
許江說完,看著大家若有所思,總結到道:“所以,一中小英才,有他們的節奏。而我們太白三班,有我們自己的節奏,只要按著我們自己的節奏走,未來,我們未必輸給他們。”
“人生路漫漫,一時的快慢不算什么,路遙知馬力!”
啪啪啪!
王戰瘋狂鼓掌,一號舔狗實錘!
張小偉簡直瞧不起王戰這種不要臉的行為,因為他的掌聲不可能超越王戰,王戰力氣大。但許老師說得好,做人,要有自己的節奏,要和自己比。
“好,說的太好了!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張小偉毫不臉紅,無視大家投來的鄙視,我有我自己的節奏。
之后,許江又分別跟大家一起看似討論,實則解析了另外兩個敏感話題。
都是當前年輕人口中最常見的話語。
一個是“父母他們過好自己的日子就行了,不用管我們,他們應該有自己的生活,不應該為了別人而活,哪怕是為了我這個子女”。
看似正能量的話,但其實也分類別,之前做過解釋,就不多贅述。
看這句話的真心與否,核心在于說話的子女有沒有為父母安排打點一些東西。如果有,那么這句話是真心的,值得點贊。
如果只是空口說白話,沒有給父母相應的經濟支援、路線規劃、噓寒問暖,那純粹只是想要逃避責任而已。
因為你現在照顧了我,我以后就要照顧你。
最后一個,是養兒防老論。
很多年輕人現在不想要孩子,因為覺得養孩子無非是為了養兒防老。
這種看法略顯偏激。
但只要自己的出發點,不是逃避因為養子女而需要承擔的巨大經濟壓力的話,那么不養子女也行,只要自己不后悔。
可很多人其實就是為了逃避巨大的經濟壓力才不要孩子的。
說來說去,這一代年輕人承擔了太重的壓力,很多標新立異的說法之所以能夠引起年輕人的共鳴,其實內核都有逃避責任的影子。
因為年紀小,年輕人短時間內承擔不起責任很正常。但只要他們養成勇敢面對一切的信念和習慣,總有一天他們能夠負擔得起自己家里的那一片天空的。
但如果一不小心掉進了這些所謂“年輕人心聲”的陷阱里,習慣了逃避壓力和責任,年輕時候不努力,那么等到他的依靠離開了這個世界之后,他們會突然崩潰,那才真正的令人堪憂。
“許老師,上價值上的有點高,不太理解啊。”體委楊鵬舉手,上課上的很認真。
“你這個四肢發達的楊小鳥!”許江解釋道,“說白了,很多人口中崇尚西方所謂的自由和獨立,這很簡單,根據獨立的內核,你把欠父母的東西都還了,然后以后把贍養費也結了,隨便你怎么造。如果父母還不理解,那就是父母的問題。”
“但我看,大部分人,是打算賴掉這筆賬的。這不是自由和獨立,這是老賴!”
“好了,時間快到了,去考試吧。”
許江親自把一知半解的學生送進考場。每個人坐在一臺電腦面前,電腦上還有兩個攝像頭,能夠確保考生無作弊行為。
這樣的考試,和考駕照的科一、科四一樣一樣的。
說是說了,能夠領悟多少,就要看這些學生自己的本事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