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都無所謂了,趙玖明顯懂了,劉晏的意思是,更移女真國統,那么大金國才算是徹頭徹尾的,名副其實的,毫無死角的‘殄滅’。
趙玖也才算是徹頭徹尾的完成了當年的誓言。
反正選哪個都無所謂,那就選一個讓自己心里再無負擔的便是。
一念至此,這位官家微微頷首,然后隨意以手指向了紇石烈良弼:
“此子有王氣,可賜姓為趙,為女真國主。其余二人也賜姓為趙,往東京入太學,中進士后再歸會寧府。”
良弼愕然抬頭,一時間居然不敢相信,半晌方才倉促謝恩。
完顏雍畢竟年紀稍小,一時也只是胡亂叩首。倒是完顏亮,一時面色大變。但很快,他還是立即變回臉色,并且倉促起身。
因為此時,滿院北地豪杰,所謂諸王、使臣、首領、文武一起出列,在魏王領元帥岳飛的帶領下當眾稱賀:
“臣等賀喜官家,女真之禍自此平矣!靖康之恥,自此雪矣!”
“這話對了一半。”
趙玖一手抱著女兒,一手抬起制止眾人。“靖康恥,稍可雪,但女真之禍,未必盡平,因為此乃一時之兵威,非長久之策……不過,朕這里還有三份敕約,若能盡行,不指望能借此換個千秋萬代,但求百年平安還是可以的!爾等且歸座,聽此敕約!”
眾人之前已經在高麗事端時便已經記著此事,此時會意,便再度俯首,然后各自歸列,便是新鮮出爐的趙良弼與趙雍也得了一個位子。
隨即,隨著趙官家再一擺手,呂本中、劉晏紛紛將早有準備的文約擺到了一些人座前……除去魏王岳飛身前有一份外,其余人等,不過是西遼、大理、越南、日本使者,以及契丹、奚、渤海、蒙古、高麗諸國主、元帥、首領、使者身前稍有一份而已。
當然,趙良弼與趙雍趙亮面前都是有一份的。
這些人,有的識字習文,立即迫不及待翻開去看,有些人,具體來說是那些除去脫里的蒙古人,則大眼瞪小眼,對身前文告畏懼到不知所措。
而趙玖居然主動解釋了起來:
“第一個敕約喚做《中國政治、文化一體之敕約》,內容大概是定名分,通官職、爵位、文化的意思……譬如說這第一條里,說朕是中國天子、大宋皇帝,諸邦皆中國之邦屬,所以朕的位格高于諸國國主,而大宋之國格也高于諸邦國之國格,再細細舉例,就是朕是皇帝,封了朕的元帥做親王,與你們諸國國主一般屆是王爵,而宋金是父子之國,宋與高麗、東西蒙古、大理、越南是君臣之分,國王更續,須得中國天子敕封……明白嗎?”
“這本就是理所當然之事。”
除了西遼使者與日本使者一時沒有吭聲外,其余諸國王、使臣,反而有些意興闌珊之下的茫然之態,金仁存更是主動開口附和。“陛下便是不言,我等邦國也當謹守君臣之格。”
倒是金富軾,作為座中少有的政治家兼外交家兼歷史學家,一時若有所思。
“不言和言是有區別的,何況是落字為約呢?”
趙玖嗤之以鼻。“就是要敕約才行……一則敕,以正法統,二則約,若有違逆者,自是背主棄信,天下共討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