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軍團被發配到野牛嶺后,虞師的人松了一口氣,不用再時刻防備祭旗坡。然而好日子沒過幾天,一道進攻指令打破了江防的平靜。
虞師開始總動員,附近防區的李王兩位師長遵照軍部的安排,各自分出幾千人配合虞師渡江作戰。
就在川軍團以散兵出擊,即將抵達欽敦江區域時,準備多時的聯軍開始了渡江作戰。
攻擊計劃對比虞嘯卿進行沙盤推演時有了較大改變,進攻時機選在一個有大霧的黎明,虞師主力團在前,李、王二師聯軍在后,對竹內聯隊設立在灘頭之上的一防發動突襲。
從東岸至西岸,先要通過竹筏過江,水面寬闊,灘涂平整,缺少掩體,在這種環境下作戰,無異于拿人命去換空間,林躍三人踢館師部的沙盤推演中,孟煩了以一防換掉了主力團一半以上兵力。
如今改變進攻方案,霧氣可以最大限度影響一防戰壕里日軍士兵的視野,對于攻擊方十分有利。
按照李師師長李覓的說法,日軍現在依托地利優勢,那我們就在天時上動手腳,軍部建議的作戰方案很好,很實用。
大霧天、黎明、江水滔滔。
霧氣遮蔽視野,黎明是日軍用餐和換防的時間點,江水流淌的聲音掩蓋了遠征軍士兵前進的步伐。
這一切,都極大地削弱了日軍的優勢。
然后,戰斗在雙方只有二十幾米的地方打響,用渡河器材改裝的避彈板在前面頂著,后方是臂力過人的士兵大量投擲手榴彈,以壓制來自坡地上的敵軍火力。
在前進到十幾米的時候,由使用沖鋒槍的士兵近距離掃射,突擊隊上刺刀,在避彈板間隙沖出,進入戰壕與敵人肉搏,這樣小日本的擲彈筒就沒用了。
與此同時,師炮兵對敵軍二防進行飽和轟擊,以降低登陸士兵的壓力。而李、王二師人員由兩翼出擊,盡最大可能控制敵人連通二防的汽油桶管道。
沙盤推演時傷亡2000人才拿下的一防,靠著天時與排兵布陣,只傷亡不到700人便告拿下。
失去灘涂防線后,日軍只能依靠炮兵與二防直瞄火力威脅后續渡江單位,再有美軍飛機往灘涂投擲煙霧彈,自然無法造成可觀傷亡。
來自軍部的作戰方案不像虞嘯卿的作戰方案,講究一鼓作氣拿下三防,鐘斌的要求是步步為營,層層推進,一點一點蠶食日軍防線。
虞師士兵過江后開始拓寬戰壕,鞏固防線,將沙袋、圓木、鐵皮、沙土等掩體修筑至面向二防一側。
日軍雖居高臨下,但是汽油桶隧道堵塞,山腳一防不像二防三防,日軍無法挖空內部,所以很難通過隱蔽地道發動奇襲,而如果強沖一防,深挖寬拓戰壕的遠征軍士兵會誘其深入陣地,再從掩壕及兩側林地殺出,展開肉搏戰。
在這種地形復雜的情況下膠著拼殺,敵軍賴以稱雄的擲彈筒和步兵炮廢了大半。
七九步槍拼刺刀不輸三八大蓋,而體較小易操控的M3沖鋒槍能夠很好地應用在肉搏戰,哪怕鬼子悍不畏死,亦無法匹敵數量占優,火力占優,士氣高漲的登陸部隊。
日軍沖了十幾次,丟下幾百具尸體后,竹內連山明白了中**隊要以一防為戰場,與其打消耗戰的作戰方針。
使用汽油桶隧道,將密集火力機動至山腳防線大量殺傷敵人的登陸部隊,這是一防安排的奇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