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是陳侯客氣了。”李舒笑了笑說道,心下對于陳曦的稱呼微微有些驚奇,雖說早有聽說,但是真見到還是有些啞然。
“客氣也罷,不客氣也罷,總歸是為了治理治下。元暢還請直言于我等。”陳曦淡笑著說道。
李家的治水方式和其他典籍上記載的堵和疏略有不同,李家更偏重于調整和兼容,他們家的治水典籍,其核心主要就講如何因勢利導和化險為夷。
“也好。”李舒將一卷卷地圖拿了出來。這些地圖是李舒來劉備這邊之后支取的,這個時代地圖都屬于戰略物資。
也因此在拿到地圖的時候李舒對于劉備的信任之舉流露出明顯的滿意,雖說他家是有這些地圖的,而且研究了很久。
打開地圖,和陳曦當初大致規劃的大運河已經有了很明顯的不同,如果說之前陳曦在地圖上大致上畫的運河是側翻后多了一筆的“人”字。那么現在明顯復雜了很多。
不過大致來講運河的取水處并沒有太大的變化,只不過相較于原本的運河,現在運河的節點多了兩個,水流方向也多了幾處變化,總體而言比之前的運河復雜了不少。
“在我看來這條運河存在的價值與其說是加強中原各處聯絡,還不如說是更深入的改造五大產糧地。”李舒搖了搖頭說道,“所以我的設計圖更偏重整個水利網絡,而不是這個運河的主體建設。”
“以我現在的設計,運河主體修筑需要二十年,勾連這五個取水處之后,運河主體就可以建成,但是恕我直言,只是為了運貨,運兵,加強各處聯絡的話,其實走海路就可以了。”李舒直言不諱地說道。
劉備這邊走海路走的太多,現在天下不少人都知道海路能走,雖說平底船走海路并不靠譜,但能走就意味著能使用,就有改善的余地,自然大運河自帶的漕運意義就小了很多。
“而且公佑先生一直在修筑官道,以良馬行軍而言并不弱于水路,文和先生的馬政也一直致力于解決這一馬匹問題,一旦玄德公統一天下,將官道鋪就到天下各處,運河的意義并不大。”李舒平淡的說道,完全不在意作為修河道治水的大能,這是在拆自家的臺。
陳曦聽完緩緩地點了點頭,算是附和李舒的話,雖說不太對,但這些都是事實,也算有理,只是有些偏題。
雖說因為海運的關系,大運河貨運的意義在下降,但是其加強南北統治的意義可是依舊存在的,上保險什么的,陳曦可很少將希望寄托在單一的事物上面,官道,水路都是需要的!
至于五大產糧地,也確實該改造了,就算是砸錢也要在中原的核心砸出來了一個無視干旱,洪澇的產糧地,這需要一個完備的水利網絡系統,不過這要是基于大運河調動的其他水脈的水力那就不好了!未完待續。
ps:明天就四月了,咱也去爭榜,月票到時候留給我啊,這月的無所謂了……<!--ov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