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這樣下去了。”昆綰咬牙神色凝重,這么下去雜胡用不了多久就會被打崩。
說起來,西涼鐵騎戰斗力雖猛,但就算是晉級了軍魂軍團,要說一戰兩千多人殺個幾萬人都不大可能,畢竟人數決定戰場上了他們可能一場戰斗殺個幾十倍的敵人。
當前戰場上的雜胡不下于十萬,昆綰一開始的打得主意就是靠著潮水攻擊將他們沖開,就算是軍魂軍團,在這種數量的敵人的攻擊下,就算不會被擊殺,也會被攻擊裹挾著沖開。
到時候分開圍剿,數萬精騎一鼓作氣,集中實力絕對夠趁著漢軍不備,一口氣將漢軍的軍魂軍團吃掉,結果當前這個情況,昆綰憋了一肚子火。
簡單來說西涼鐵騎靠著最后一個軍魂屬性,直接豁免了雜兵的攻擊,也即是說,戰斗力達不到中原三戰沒死的老兵那個程度,西涼鐵騎靠著自帶的防御,在震懾削弱敵方的攻擊之后直接豁免掉了對面的傷害。
差不多換個說法就是,以前雜兵打軍魂軍團雖說打不動,但是也能強制扣對方一滴血,如果雜兵夠多,堆也有可能堆死軍魂軍團的,就算是無限體力,血肉之軀終究是有個盡頭的,就像當初先登第一次遭遇陷陣的時候,靠著用人命堆,也堆死了個位數。
所以講道理,如果軍魂軍團遇到雜兵海,雙方如果都是死戰不退,雜兵海還是能淹死軍魂軍團的,不過說實話,死戰不退的軍團就沒有一個會是雜兵。
可以明確的說,一個軍團在投降就不會死的情況下,依舊選擇戰至一兵一卒,那絕對不是雜兵能做出的選擇,就算不是頂級精銳,恐怕與頂級精銳相比所欠缺的也不是意志,而是訓練時間,以及武器裝備。
至于軍魂軍團,根本不會參與這種損耗戰,最大的可能就是迅速擊潰對方然后率兵掩殺抓俘虜,就算是華雄這種腦子過于耿直的將領都不會選擇無意義的將軍魂軍團損耗在雜兵身上。
不過現在不同了,西涼鐵騎直接豁免了雜兵級的人海戰術,雖說這種屬性對于軍魂軍團基本沒有什么意義,但也徹底讓西涼鐵騎在近戰肉搏上再無缺憾。
昆綰雖說無法確定西涼鐵騎的軍魂屬性到底是什么,但作為真正見識過軍魂軍團的將領,他自然會以看待最強的角度去思考西涼鐵騎,因而他幾乎在第一時間就確定了屬性。
雖說想的有些偏,但是豁免低于某個層次攻擊這一點并不算錯,因而昆綰當即就明白對于西涼鐵騎來說雜兵海幾乎沒有意義。
要拖住西涼鐵騎必須要用足夠檔次的騎兵,而他麾下足夠檔次的騎兵,只有北丁零人,和鮮卑那些弱雞不同,丁零的戰斗力非常有保證。
不過和雜胡不同,丁零人算是現在北匈奴“真正意義”上的盟友,雖說曾經丁零人被冒頓征服并入匈奴,但是冒頓并沒有徹底的統治他們,給了他們足夠的權利。
這種權利讓丁零人出現了嚴重的兩極分化,后來漢宣帝的時候,一部分丁零人追隨漢室和烏丸,鮮卑,西域各國一起攻擊了當時已經被重創的匈奴人。
匈奴戰敗,自然跟隨漢室的丁零都成功內附,很快被同化,而忠于匈奴的那部分丁零就只有逃亡一條路可走了,算是和戰敗的匈奴同是天涯淪落人,所以雙方在一起互相溫存,兩百年間聯系未斷。
隨之而來的便是匈奴人和丁零人內部的分裂,雙方都分裂出現了北丁零和北匈奴,因而雙方算是天然的盟友,當然那是因為離得遠沒有什么利益,而且同病相憐,所以看起來兩百年雙方的感情沒有出現太大的變化。
實際上的話,光看之后丁零人和北匈奴再見面之后的表現其實就能說明很多問題了。
作為完全沒有臣服的外族,這兩百年躲在貝加爾湖也算是逐漸成長了起來,又不像北匈奴那樣可勁的被揍,兩百年下來也成為一個擁有六萬兵馬的大部落了。
正因為實力變強了,所以才會生出對于草原的覬覦,所以被呼延儲一個撩撥之后,度過漫長的冬季之后,丁零王果斷南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