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蘇提婆一世有些猶豫的想到,對于他們這等程度的國家來說,只要軍事層面有一項別人追不上,那么他們戰爭對于他們來說就是可選備案。
【還是先等等,我的時間很多,漢帝國在我的印象之中一直以騎兵,步兵聞名于世。】韋蘇提婆一世強行撫平了內心的躁動,但是很明顯已經完全不遮掩自己對于漢室的覬覦了。
作為一個暴君,而且是一個能坐穩自己位置的暴君,所需要的能力必須要比絕大多數的明君更高,而且比起所謂的明君,暴君可以不在意別人的看法,所以暴君的執行力是非常可怕的。
在將國內叛亂一一掃平,又將歷史遺留的花剌子模,呼羅珊等問題一一解決之后,韋蘇提婆一世升起了和貴霜開國君主比肩,不,已經不是比肩了,韋蘇提婆一世要的是超越。
百乘王朝方面不斷傳來的得勝消息,并沒有讓韋蘇提婆一世有明顯的興奮,因為對于一個帝國來說,任何一個非帝國對于他們來說都沒有解決不了的可能。
對于帝國來說,旁邊的小國,只是愿不愿意和合算不合算,不存在會被王國反推的事情。
所以這種近乎注定的勝利,對于韋蘇提婆一世來說只能算是餐前的小點心。
甚至對于韋蘇提婆一世來說,布拉赫如果被百乘王朝,或者十國,甚至更多國聯盟所擊敗的話,韋蘇提婆一世會給布拉赫第二支軍隊,讓他去雪恥,也許帝國的力量在那些遙遠的地方將將能和當地的王國媲美,但是帝國遠超王國在一點就在于,敗了可以再來。
輸了又能如何,敗了又能如何,古來常勝者屈指可數,帝國的底氣從來不是不會失敗,而是敗了,我也能重來,而且一次不行可以兩次,兩次不行可以三次,直到將你徹底弄死為止。
這就是帝國的底氣,對于韋蘇提婆一世來說旁邊的螻蟻根本不需要放在心上,能讓韋蘇提婆一世作為對手的據他所知的只有三個國家,遙遠的羅馬,沒落的安息,以及深不可測的漢帝國。
對于貴霜來說,最適合的自然是當前貌似要日落西山的安息,然而對于韋蘇提婆一世來說,最適合的只有一個,那就漢帝國。
要超越立國,開拓疆土,給貴霜留下基本盤的閻高珍陛下,對于韋蘇提婆一世來說,只有一個選擇,那么就是奪回閻高珍陛下放棄的蔥嶺,將里海以東再次并入貴霜的領土之中,然后在西域直面漢帝國,并且再次懇請對方嫁公主給貴霜。
當然不走這條路也行,將漢帝國直接掀翻在地也可以,只不過第二個選擇,就算是韋蘇提婆一世都明白這是在找死。
雖說很想這么做,但是總歸需要考慮一下現實,韋蘇提婆一世確實想和漢室一較高下,但這種高下需要限制在可以容忍的范圍之內,不能真的將漢室惹毛了。
當年大宛那么浪,漢室看在對方實力的份上,也覺得勞師遠征不劃算,甚至對方在絲綢之路上抽重稅漢室也睜只眼閉只眼,結果最后瞎眼的大宛將漢室惹毛了。
最后漢武帝壓根不管你大宛國遠在萬里之外,直接派兵前去,連國都都打了下來,將國王宰了,然后重新換了一個國王,雖說這個國家以后還叫大宛,其實除了百姓沒換人,瓤子全換了。
再想想,當年大宛的國都,和現在貴霜白沙瓦的距離,都跑了萬里,也不缺這幾千里了,真惹毛了,發生這種事情,就算靠著地利又是他們貴霜能贏,韋蘇提婆一世也咽不下這口氣。
所以韋蘇提婆一世的想法是,和漢朝動手,那肯定是要動手的,蔥嶺以南,里海以東肯定要收回,但是又不能和漢室拼命,所以韋蘇提婆一世的更多是想試試水。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