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并不是什么太大的問題,一米七的身高已經相當不錯了,而且如此壯實,袁譚莫名的想要將這一整個五千人全部武裝成重步兵軍團,反正這地方鐵礦都有露天的。
好在許攸打消了袁譚那腦子有坑的想法,在沒有完全將這五千人變成自己人,而且這五千人也沒有經歷過實戰的檢驗,也沒有足夠的功勛,就將之升級為重步兵軍團,認同袁譚,跟隨袁譚前往北方,歷經辛苦的袁家精銳怎么想。
經歷了大挫折之后,袁譚的心性意志都變強了很多,所以在許攸的建議下,果斷否決了這一提議,只是讓高覽狠狠操練這群蠻子,將之訓練成軍。
就這樣狠狠的訓練了倆月之后,荀諶在完成了整個城池城基的建設規劃之后,帶著審配和許攸親自前來通知袁譚,差不多到時間了必須前往蔥嶺和李傕他們會面了,否則就沒辦法和陳曦交代了。
說來荀諶,審配,許攸三個人現在已經完成了自己的分工,荀諶總理政事,許攸作為協調和參謀,審配隨軍。
袁譚算算日子也覺得不能再拖下去了,所以掂量了一下,帶著高覽,審配等人,五千步騎混成的袁家精銳,以及五千需要練練手的蠻軍前往了蔥嶺。
說來當前中原,如果說是哪家的精銳能和劉備麾下的精銳拼命,那不用說除了董卓,就是袁家的,當年袁劉大戰,劉備開了多少天賦,麾下士卒也才和同樣開了一堆天賦的袁家士卒五五開。
沒辦法,畢竟初期這三個家伙,那戰爭簡直就沒斷過,三家的精銳那是實打實殺出來的精銳,尤其是現在高覽恢復了心氣,率領的五千本部,甚至有一些都是從界橋之戰活過來的。
若非當前高覽率領的這些人并非是一個軍團一直經歷過來的,否則的話這些人絕對是實打實的雙天賦精銳,而不像現在因為相互之間的配合導致無法成就精銳之名。
實際上這也是羅馬軍團以番號為,就算是軍團重創,只要沒被徹底滅掉就不削番號,只補充新人的重要原因,因為同一建制,不斷的經歷戰爭,要比不斷的拆分合并誕生雙天賦容易的多。
中原這邊則很難保證這種情況,不斷的大戰,導致經常某軍團被打廢,然后為了保持戰斗力,兩個同樣級別的軍團相互合并,結果雙方很難洗掉對方的屬性,成就雙天賦的可能性就會大幅下降。
甚至如高覽率領的這么一個五千人的步騎混成精銳軍團,其中的將士,來自于十余個精銳軍團,現在要讓十余個精銳天賦有所差異的軍團成員相互配合誕生出第二個軍團天賦,難度多高自己想。
當然萬事有利皆有弊,袁紹當年早就說清了,這中原就是一個煉蠱皿,撇進去什么玩意最后出來的都是同時代最強的。
中原這么亂來的拼湊,最后結果就是,要么你死都煉不出來,要么你煉出來的東西,就算同樣叫做雙天賦精銳,總歸也要比別的地方強上那么一點點。
別看強上那么一點點,戰場上你每個人比對方強上那么一點點,而且還是從意志到素質都比對方強上那么一點點,那打起來真就不是一點點的差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