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曦給張顧兩家的是不久之后海戰主流船只的設計,讓張家和顧家跨越式增長一下,直接上六代半啊,6家認為七代艦成本太高,而且造的難度太大,還不如結合一下七代艦和六代艦的優勢。
雖說會造成整體數據的縮水,但是投入產出比相對就能合理一些,當然6家也才在研究,因為船這玩意不是簡單的一句改建就能改建的,從設計到定型可不是隨便亂來,所以6家還沒拿出來實際的方案。
自然張家和顧家靠著多年的經驗看懂是沒問題,但如果真要變成流水線,熟練的制造沒有兩年的吸收消化絕對不可能。
畢竟6家是最早點出來海船制造的兩個家族之一,然后又在之后數年間不斷的升級換代,明白其意義的陳曦這邊又大力扶持,才能有現在的水平,而張家和顧家現在才剛剛突破了海船那一層。
如果沒有手上這跨越性的資料,兩家要達到這個水平,時間還要翻一倍,張家和顧家之所以說是三個月就能開始建造,其實也是小看了這里面的難度,高看了自家對于六代艦七代艦的認識。
不過這和陳曦的估計基本沒有什么差別,張家和顧家三個月肯定搞不出來,六個月都沒可能,但一年內肯定造出來了。
只是到那個時候,造船的肯定已經不僅僅是張家和顧家,而是整個江東大小世家的聯合體了。
陳曦要的就是讓這群人集體掌握這東西,單就6家造船廠和公孫家的船廠,應付一下國內的自用還行,真要進入帝國戰爭,一年不能像下餃子一樣丟個上千艘,被對方將船拼完都沒問題。
所以提前將設計圖之類的東西全部給周瑜這邊移交,也是陳曦一早就規劃好的,畢竟整合國內各項產業形成優勢也不是一會兒的事情,總不能明年再做吧,那樣又要耽誤一年了。
“不過這一方面就不用抱希望了,陳子川心不壞,但是陳子川不會做給自己添堵的事情,恐怕到明年,這戰船才能大規模的制造出來。”周瑜也不蠢,雖說張家和顧家都說三個月之后就能開建,但周瑜動動腦子就明白了大半。
“那我們就乘之前的船過去?”孫策詢問道。
“嗯,乘船沿著海岸線走,看看到底能走到什么地方,剛好我聽說南越九真郡那里有叛亂,畢竟那里也屬于大漢朝的地方。”周瑜笑了笑說道,九真郡其實是士燮的地方,不過沒什么,打了就打了。
說實話孫策和周瑜這邊一直想打士燮,雖說那地方沒什么人,據說還是一個毒蟲瘴氣特別多的地方,但那地方詭異的不缺糧,所以孫策和周瑜都對于那里有點興趣。
當然那里的交通特別糟糕,糟糕到不管是周瑜還是孫策都對于完全統治那里沒什么自信,那地方,早上用刀砍出來一條路,下午那條路上就長滿了新的東西,就是那么的神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