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了。”張飛滿不在乎的說道,但是聽到西涼鐵騎曾經進入這個層次所用的方式,張飛也感覺到心寒。
“白馬義從這邊,是這樣的,我打算讓公孫將軍的兒子來我這邊從百夫長干起,他也已經十七歲了。”趙云想了想說道。
說來當年公孫瓚其實是不用死的,他已經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可作為白馬將軍的驕傲不允許他離開幽州,最后只是讓甘寧和太史慈將他的家人以及愿意和他共生死的將校的家人帶到泰山。
至于公孫瓚自己,則在布置好幽州北方的防御體系之后,和袁紹死戰一場,最后戰死在了薊城。
對于公孫瓚這個死法,陳曦是頗為無奈的,雖說有段時間公孫瓚剛愎自用,聽不進人言,但是總體而言這個人在民族大義上有非常明確的是非之分。
如果說呂布是靠著大義才能洗干凈自己身上的污漬,那么公孫瓚從生到死,在民族大義上都沒出現過任何的虧欠。
可以說公孫瓚如果不死,以后打出國門,公孫瓚絕對是一把好刀,但最后公孫瓚為了守住自己僅存的驕傲戰死了。
至于公孫瓚的家人,劉備將之接過來,四時年節的禮物從未短缺過,在袁紹戰死之后,公孫續便將之前所有的憤怒全部放下,開始努力的讀書,練武。
作為一個極端民族主義者的后代,公孫續在公孫瓚耳濡目染之下自然也成了一個極端民族主義者,因而在北疆之戰的時候,公孫續都鬧著要北上殺敵。
最后還是被劉備給鎮壓了,公孫續的武藝很差,比當年的公孫瓚更差,至于兵法也很一般,算是文不成武不就。
這是一個讓劉備很糾結的現實,他很想照顧公孫續,畢竟是自己兄弟公孫瓚的兒子,而且當年在他弱小的時候,公孫瓚多有幫助。
可讓一個文不成武不就的人上戰場,劉備真的很不放心。
好在公孫續可能也知道自己的情況,并沒有太過為難劉備,默默地花費了一整年的時間,仔細研究自己,最后確定了自己的天賦,他貌似在練兵上有天賦。
當年公孫瓚也曾帶著他在軍營里面廝混,他也是見識過自己父親的白馬,比起現在趙云的白馬義從看似相同,實際上隨著公孫續的觀察發現兩者已經有了很大的差別。
正因為這一些差別讓公孫續生出了一些莫名的想法,趙云的白馬和公孫的白馬畢竟是一脈相承,那么公孫白馬的特性能不能重現到趙云白馬的身上。
上一個時代的白馬義從,到今天雖說少之又少了,但并不是說死完了,至少諸如薛邵,諸如公孫續的護衛尚且還活著,雖說已經失卻了曾經的榮耀,但是兩相對照之下,對于公孫白馬有著深刻了解的公孫續已經看出來某些東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