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模型有多強勢,也不管設計數據到底有多可怕,一句話,理論數據和實際結果有時候差距之大非常讓人絕望。
哪怕是在出了這次事情之后,陳曦緊急找了一批懂機械的大匠,甚至還發信給曹操,將馬鈞這個機械系大佬弄了過來。
可是怎么說呢,所有懂機械的大匠仔細研究了那兩倉庫的設計圖,雖說到現在現在尚且沒有研究完,但是也出了一些成功,只是這些成果距離陳曦所要的答案有些過于遙遠。
就算馬鈞這種幾乎是這個時代機械研究的巔峰,甚至在陳曦為了保障成果的情況下和南陽張家進行商談,許下部分好處,給馬鈞借閱了張衡手稿的情況下,馬鈞也只能保證理論上這個戰艦設計沒問題。
順帶馬鈞順手修正了部分誤差,讓設計變得更加的完美,而且因為這個設計的天才性,馬鈞強烈要求加入其中作為設計制作人員。
然而并沒有鬼用,就算是馬鈞也不能保證真七代艦造出來是什么情況,他只能說這是一個很有研究價值的研究方向。
這不跟廢話一樣嗎,陳曦也覺得這是一個很有價值的戰略武器,但問題是到現在誰能給我解釋,3萬噸的特種鋼材怎么來。
技術都不問了,直接問材料,就算是陳曦親自下臺為此左右倒騰,壓縮成本,但這種玩意一旦要搞,在材料上肯定不能胡來,加之還要維持常規鐵器生產,陳曦想想就頭疼。
光制造這些特種鋼材就需要兩年到三年的時間,這部分成本那怕是不計算人力就超過百億了。
當然這方面現在已經不是問題了,甘寧之前狂吹了一波自己搞到了多少多少鐵礦石,然后還吹了他去了哪里。
基于此陳曦基本確定,甘寧那些鐵礦石的質量如何,直接省下不少步驟,可以將之直接往鋼爐里面撇了,算是解決了很多的麻煩。
只不過,現在的問題在于要不要建造,因為是戰列艦級別的玩意,陳曦也知道這東西的建設難度有多高,同樣也因為這是戰列艦級別的玩意,陳曦比其他人更能明白這東西的意義。
不過陳曦所擔心的是造出來萬一是一個大玩具,損耗數百億錢,還有巨量的特種鋼材,沒得到想要的東西的話,很可能會讓漢室以后在科研上保守太多。
哪怕現在科技樹點的不是很高,陳曦也知道,科技樹的意義,如果因為這一波投入,讓這個民族在科研投入上趨于保守的話,那么稱之為千古罪人不為過了。
思慮了很久之后,陳曦還是決定建設了,一方面是現在的投入成本已經很高了,而且波及的人員也多的超乎了估計,現在放手的話,一方面是款項的消耗,另一方面是如何解釋?
最快更新,無彈窗閱讀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