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時候,某些棋子出現在棋盤上本就代表著自身的價值,不需要去做任何多余的事情,被看到的時候就有了價值。
張氏很明顯不想參與這些勾心斗角的玩意,畢竟相較于其他那些功利性很強的人來說,張氏其實很滿意現在的生活,也不想打亂現在的生活,當時迎娶張氏有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張氏在拉住河北的同時,自身在嫁給劉備之后,幾乎不會再有人能左右她的意志。
甄家不能,張家也不能,張氏不會需要背負任何東西,只需要做自己想做的事情,甄家和張家相對于張氏最多是有點香火情,這點感情能用,但是已經不足讓甄家和張家依靠,這就是現實。
不過有時候陳曦的思維會帶著莫名的惡意,比方說——陳曦很懷疑張氏會認為,反正我就這血統,貌似不怎么可能生兒子,我還不如找點我比較喜歡的事情來做。
再想想張氏其實也挺尷尬的,真生一個兒子,作為嫡子的話,那基本也就意味著要對上陳曦了,畢竟陳曦的長女是嫁給劉禪的,而以張氏這么久以來對于陳曦的了解,自家貌似完全不是對方的對手。
準確的說,對方鎮壓自己簡直毫無壓力,而且對方的年紀,看起來熬過自己也毫無問題,所以,何必勞心勞肺去爭啊,張氏除了劉備夫人這個身份,還有一個身份是陳曦岳母啊!
這兩層保障下,已經可以保證張氏一生無憂,何必去爭一些沒意義的東西。
惹不起的對手不要惹,無意義的斗爭不要參與,鮮花著錦的玩意不要碰,這是張氏這么多年積攢下來的社會經驗。
而生一個兒子什么的,在張氏看來就屬于第三項,鮮花著錦的玩意,還是放棄算了。
和大多數的家族不同,甄家,姬家這種家族,早就因為歷史遺留問題被折騰的不那么在乎子嗣性別了,反正到時候總能找到解決辦法的,至于到時候沒有辦法怎么辦,反正我那個時候已經死了……
同樣張氏在甄家的十多年時間里,早就被這種慣性掰彎了,完全沒有了那種需要生個兒子傳承血脈的想法了,兒子也沒什么重要的。
說到女兒的話,張氏早就發現了一個非常奇怪的情況,陳曦在很長一段時間看自己女兒的眼神和自己這個母親看女兒的眼神一模一樣,那不是看女人的眼光,那完全是看女兒的眼光。
當然現在已經不是了,雖說偶爾還會出現那種眷戀而又溫和的目光,但總體而言已經被拐帶的移情了,張氏也不太想深究陳曦的眼神到底是什么情況,畢竟看情況,陳曦遲早被帶歪。
對于這一點,張氏還是有自信的,雖說偶爾想起陳曦以前看自己的女兒的眼神,張氏就有些郁郁之氣,但是磨著磨著陳曦就徹底屈服了,終歸是往好的方向發展,也許今年就能有結果。
因為是過來人,張氏能看清楚陳曦的眼神,當然也有陳曦在這一方面不屑于掩飾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