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人紛紛落座,馬致明將趙玉明介紹給沈放,現在馬致明在津門曲協也就是掛個名,其他事物基本都是趙玉明負責。
沈放把菜單遞給馬致明:“馬爺,頭回一起吃飯,也不知道您有什么忌口,而且您是老津門人,這菜您來安排!”
馬致明客氣了一下,然后又問了一下在座的忌諱,把服務員叫了上來,讓她安排了幾個會芳樓的特色菜燒牛舌尾、紅燒牛窩骨、清炒湖蝦仁、紅燒碟魚段等,而最讓秦墨涵喜歡的居然是他們家最土的一道疙瘩湯。
“丫頭,怎么樣,這會芳樓的疙瘩湯不錯吧。”馬致明看著秦墨涵喝了一小碗有些意猶未盡,又讓沈放給她成了一碗。
“還是馬爺您地道。”秦墨涵拿紙巾擦拭了一下嘴角的湯汁:“如果是我們第一次來,肯定不會點這個湯的。”
沈放在一旁把剛盛的半碗疙瘩湯放到秦墨涵面前:“孔老夫子曾說過:食不厭精,膾不厭細。一道普通的食物做到極致也讓人欲罷不能呀。”
“沈放不錯,家學淵源。”馬致明對稱贊道:“雖然我們相聲門歷來不受正統學者待見,但是對于吃喝方面的理解可是不比其他人少。我們相聲門專門有《論吃》、《報菜名》全部都是跟美食有關的。這會芳樓也是我們經常探討美食的地方。”
“是呀,馬大師在相聲里說過:搞對象就去會芳樓!”沈放笑道:“這會芳樓可是因為馬大師這一句話名聲大噪呀。”
會芳樓的菜真的不錯,清真口味,很適合習慣于西疆風味的秦墨涵,一個紅燒牛舌尾就讓她吃了好幾片。
“馬爺,我們公司劇組拍戲場地的事情,多謝您老了。”沈放端起茶杯,以茶代酒久了馬致明一杯。馬致明屬于回民,嚴格按照***教傳統約束自己,忌酒、忌豬肉。
“你不用這么客氣,不管怎么說京津曲藝界都是一家人。”馬致明看著沈放,想起了以前:“當年我跟楊師傅學藝的時候,師姐可偷偷給我塞了不少好吃的。”本身就是相聲門講段子屬于信手拈來,看著沈放幾人比較感興趣,馬致明說了幾件自己以前跟師傅學藝的趣事,惹得眾人哈哈大笑。
“沈放,以后在津門有什么需要幫忙的,直接跟玉明說,現在他代表我們相聲門在曲協掛職。”
沈放敬了他一杯:“以后就麻煩趙大哥了,最近我們還有一出戲要在津門拍,這部戲里需要的角色就多了,到時候有可能還要麻煩趙大哥給聯系一些津門的演員呢。”
“是么,那感情好,有事您招呼一聲。”趙玉明急忙回敬了一下。
一頓飯,雙方交情算是聯絡上了,有了津門曲協的幫忙,在拍攝的時候會少很多麻煩,而有了沈放的承諾,也讓趙玉明給津門的演員多了些演戲的機會,雙方共贏。
從會芳樓出來,沈放和秦墨涵就開車趕回了燕京,雖然周五時間京津高速流量蠻大的,但是好在沒有事故耽誤。
秦墨涵在出了津門就小睡了一會,還沒下京津高速就醒了:“才一個小時?津門離燕京真近,如果哪天燕京修了七環,是不是就跟津門連著了。”
“說不定哪天還能修到20環以上呢。”沈放笑著說道:“給你講個段子,說豫省有一個男子給女朋友許諾,要在燕京25環以內買套房子娶她進門。女朋友感動之下就以身相許了。后來出差到燕京,打的時候就問出租車司機:燕京25環在哪?司機也是一個侃爺,就逗她說:燕京的7,8環在冀北,9,10環在泉城,25環估計要在豫省中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