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這兩章番外算是書中的人物小傳,對于兩個人物的補充,不喜可以跳過,并不影響劇情。
徐菲從未想過自己在回到劉家坪鎮,這個黔省東南一個小縣城的一個小山鎮。
劉家坪,雖然說是一個鎮,但是在徐菲的印象里,就是一個只有一橫一豎兩條街道的小村落,而十多年后的再次回歸,街道還是那兩條街道,只是從原來的一層碎石子路變成了五米寬的水泥路。
劉家坪以前只是個大一點的村落,后來改成公社,再后來變成了鄉鎮。
在經過四個小時的車程,才到達RJ縣這個全國百強貧困縣的縣城,然后又開了一個多小時的山路終于到達了劉家坪。基金會的兩輛吉普車差點顛散架。
“這就是我從小生長的地方,我在這里一直生長到十六歲。”徐菲指著街道兩旁矮破的民房對著對著錢斌說道。
小鎮雖然破敗不堪,但是鎮政府卻是一棟白色的四層大樓,再加一個占地一畝多地的大院子,和周邊的環境有些格格不入。
剛進院子,一個矮胖的男子正帶著幾人等候在那里。徐菲還記得這個人,他叫劉存福,在自己沒離開這個鎮子的時候,他還是鎮長。站在他身旁的一個年長的男子,就是當年鎮中學的副校長李傳亮。
“李主任,您好,你可是好長時間沒來我們劉家坪視察工作了。”
縣委辦主任李玉山并沒有托大,而是熱情的跟幾人介紹:“劉書記,李校長,這位是徐菲女士。”
“徐菲小姐,歡迎、歡迎呀。”
“劉書記,李校長,我們這次過來,主要是先了解一下咱們這邊的教育環境,聽嚴縣長說去年這邊發生洪澇災害,咱們鎮中學差點被沖垮。所以我們這次就想實地勘察一下,然后重新選址進行建設一所新學校。”
看著興奮的李校長和面露疑惑的劉存福,李玉山解釋道:“徐菲女士是愛佑基金的秘書長,她們基金會決定今年在咱們省興建二十所希望學校,已經在雷山、獨山幾個縣興建了好幾所,都是按照中心學校標準興建,并且提供全套配套教育設施,每所學校捐贈費用在五百萬元左右。你們鎮可是嚴縣長親自到省教育局找關系……”
縣委常委縣辦公室主任李玉山,滔滔不絕的跟劉書記講述縣里主要領導在這項希望工程項目里出了多大的力。
劉存福在一旁點頭附和,但是不時地在觀察著徐菲一行人。原來自己理解錯誤,他們不是直接捐錢,而是捐建學校。
徐菲等李玉山介紹完畢,對著幾人說道:“李主任,劉書記,李校長,我們此行的目的主要是先進行實地考察、測量,然后拿出施工方案出來,最后在由麥肯錫公司進行項目招標施工。”
“什么麥子公司招標?”劉存福看著徐菲不解地說道:“不是你們掏錢,我們來找人蓋個學校,最后讓你們找人宣傳一下,你們得名,我們得學校么。”
作為徐菲的跟從人員,錢斌出言解釋:“我們不是為了名聲,我們是真的想要捐建學校,所有校舍都是按照八級防震等級建設,而且建筑的位置還是要遠離水道山體,避免有可能發生的洪水和山體滑坡。”
“這樣好,這樣孩子們在雨季就不用提心吊膽的……”李傳亮興奮的說了一句,看到劉書記面色不悅,急忙住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