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樂章是四個樂章里最短的一幕,正當臺下觀眾的情緒還在低沉時,樂隊總指揮于峰手中的指揮棒節奏變了,從原來比較平緩的舞動改成了用力的揮動,第三樂章《破曉》開始了。
隨著舞臺頂部的幾道追光燈照射在這架貝希斯坦鋼琴上,坐在鋼琴前的秦若曦也第一次被觀眾注目,而此時的她像是被打了一支興奮劑一般,整個人的情緒都激昂了。
在兩聲沉悶的大鼓聲響起后,她的十指開始在黑白相間的琴鍵間飛舞,一陣激昂的鋼琴聲迸發出來,仿佛遠處的朝陽,要沖破這黑暗,要掙扎著帶給大地光明。大概兩分鐘的鋼琴獨奏后,這時候小號和長號的加入,給了朝陽最后一份動力,舞臺燈光大亮,終于沖破黑暗迎接了光明,小提琴、中提琴、長笛也迅速加入進來,仿佛整個世界都活了,紛紛對著黑暗發出反抗,想要驅散陰霾迎接光明。激昂的音樂讓前排的領導人都跟著節奏而舞動自己的手指。
隨著一聲嘹亮的軍號聲的加入,第四樂章《黎明》出現了,這一樂章屬于回旋奏鳴曲曲,現場所有的樂器全部加入到了表演中,不同的旋律雜亂而有序,互不干擾,完美表現了沖破黑夜迎接黎明的場面,仿佛人們都在載歌載舞,鳥兒也開始鳴唱、水流也開始破冰、風兒也開始帶動整個樹林進行吟唱。朝霞四射、就連遠山都仿佛被映紅,給人帶來無盡的希望。
半個多小時的《曙光交響曲》在交響曲演奏完畢,總指揮于峰終于放下了懸著的一顆心,他帶著所有的學員對著臺下的觀眾進行鞠躬。現場觀眾給出熱烈的掌聲。興奮地秦若曦在掌聲中對著自己父母所在位置揮手致意,激動之情難以言表。
第一次收聽這首曲目的現場領導與觀眾,也很高興。這是一首近似于古典交響樂的曲目,它不像華夏建國后的眾多曲目那樣很直白的表現出激昂、奮進的情感,讓人熱血沸騰。它更多的使用了小提琴、大提琴、圓號、長笛這些樂器,委婉的把黎明前沖破黑暗時刻的那一份悸動表現了出來,在音樂層次看來意境更深遠,以后誰要說我們只有紅色交響樂,就可以拿這首曲目來懟他們。
隨后的魯藝演奏的由大型交響樂套章《長征交響樂》改編而成的奏鳴曲《長征》,愛樂樂團演奏的大型革命交響樂《紅旗頌》,這些讓現場觀眾耳熟能詳的交響樂,也給予了熱烈的掌聲。
而壓軸出場的軍藝交響樂團,演繹了振奮人心的《黃河》。《黃河》是以《黃河大合唱》聲樂部分為基礎,以第二樂章《黃河頌》和第七樂章《保衛黃河》為主改編的一部。
雖然將原有的八樂章改成了現在的四樂章,但是以鋼琴為主的雄厚聲音,將其洶涌澎湃的氣勢、豐富的層次和壯闊的意境展露無疑。
不論國家領導還是普通民眾,不論是從那個年代走來的金世勛,還是在新時期的軍人秦景山,不論是企業高管,還是剛剛進入高中的霍樂凡、初中學生金雅然,各個階層、各個年齡段,現場幾乎所有觀眾都被這首鋼琴協奏曲所感染,特別是在第四樂章《保衛黃河》的節奏起來以后,全場觀眾都忍不住跟著唱:“保衛黃河、保衛華北、保衛全中國……”
表演結束以后,四個樂隊的所有演員全部上臺,將一個碩大的樂池站的滿滿當當。第一排的領導人全部起立,來到樂池,跟站的整齊的樂隊成員合影留念。作為年齡最小的秦若曦,緊鄰第一排領導身邊,激動地小臉通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