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影廠如果能夠起來,對學院還是有一定好處的。”沈放點點頭:“如果可以重新起來,對導演系和攝影系學生的培養還是不錯的。”
“是的,學校也是這么認為。”姚小峰對沈放說道:“所以說簽約到你們公司還是算了,如果有好的劇本可以找我,只要時間不沖突,我還是可以接的。”
停頓了一下,姚小峰給出一個建議:“你們要是想簽約導演,我到有個人選,張立導演應該是個不錯的人選。”
現在也算是野狐貍公司高層的牛浩,忍不住詫異的問道:“《走向共和》的張立導演?他不是自己有一家影視公司么?”
姚小峰點點頭:“就是他,他們公司出了一點問題。”
燕影學院有個很奇怪的特色,在華夏三大影視院校里,燕影的導演系算是比較出名,華夏第五、第六代導演大多是畢業于燕影。但是在燕影學院里,卻又有另外一個院系也走出大批導演,那就是攝影系,而且不比導演系的成就差。張一謀、古常偉、張立這算是同班同學,再后來的姚小峰、牛浩這都是攝影系畢業。
好多人說演而優則導,而攝影系的這幫人更牛。古常偉和張立就曾說過,找不到值得他們為之服務的導演,所以就自己來導。只是張立和姚一峰不像張一謀、古常偉和牛浩他們專攻電影,他們選擇了電視劇,都算是圈內比較有名的電視劇導演。
張立的第一部電視劇《走向共和》就以一種比較客觀的表現了清末民初那段歷史,重新審視了慈禧、李鴻章和袁世凱等歷史人物。這部戲當時被滬上二套先引進播出,一經播出就引起很大的社會話題,后來電視臺領導將電話打到滬上一把手辦公室,得到準確答復后才敢上星播出。
而從此后張立一舉成名,先后執導了《大明王朝1566》、《人間正道是滄桑》等多部歷史題材的電視劇。可以說是華夏正劇方面的領軍人物。只是作為導演他是游刃有余,但是在做生意方面卻無法得心應手,10年和朋友一起開辦了自己的影視公司,但是只用兩年就舉步維艱,朋友利用他對公司業務不熟悉,最后坑了他一筆來了個卷包會,13年張立甚至被人告到法院,公司也申請破產。
“張立我聽說過他,但是不算是很熟。”沈放想了想說道:“不知道姚叔你有沒有時間引薦一下。”張立以前多是作為攝影師出現在幕后,真正作為導演發力也就是07年的《大明王朝》、10年的《人間正道是滄桑》以后,而那時候沈放正在國外呢。
“引薦沒問題。”姚小峰想了想說道:“我建議你最好讓李紹紅導演幫忙介紹,他們兩個是同學,關系很不錯。”
燕京的影視圈就是這樣,好多人雖然不認識,但是都有著共同的圈子,燕影和央戲每年畢業的學生也在拼命的往這個圈子里擠,擠進來就代表這擁有資源。
像張立這樣的導演,不缺少資源,沈放也是在第二天找李紹紅時才知道,張立居然已經接拍了奔馬影業的《少帥》,也算是提前進入了野狐貍公司的圈子。沈放準備趁著這段時間在燕京,找他好好聊一下,希望盡快把這件事確定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