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言,方年想了想,又說:“饕餮饕餮,其志貪婪,現在氣象初成,可別辜負我對這個實驗室的期待。”
“我懂。”陸薇語冷靜點頭。
“……”
饕餮材料實驗室內部分成三個小實驗室,從覆蓋面的廣泛度上就可以看出來,這是前沿極其重要的一筆。
在現代工業體系中,材料向來十分重要。
但饕餮實驗室明顯不是因為材料的原因,而是前沿要在產學研一體化上進行更深入的探索。
之所以忽然一口氣細分了如此之多的研究方向。
還真沾了點饕餮這個名字的氣運。
過去的兩個月里,饕餮材料實驗室已經與全國二十七家高校談成聯合合作框架協議。
這些高校都是在化學、材料等領域非常有積累。
比如其中就有在紡織化學領域很拿得出手的東華大學。
反而在第一批聯合合作框架協議中沒有復旦大學。
也是陸薇語親自去長安,方年特地叮囑的原因。
因為,陸薇語這次去需要先代表前沿科學與高校簽訂協議。
這個框架協議的存在是為了更好的產研聚合。
在過去幾十年里,國內的科研可以說一直是產研分離狀態的。
這也是國內很多產業面臨的問題。
始于院所、止于院所,沒有進一步的商業轉化。
單以半導體設備材料中的硅片、光刻膠等幾個主要材料為例,國內不少大學都有拿得出手的一面;
往大里說,化學材料領域有超過一百位的院士。
但在國內的相關領域,卻沒有太多的商業突破。
全球市場份額中,國內產業占比極低,可以說連零頭都沒有。
能成為院士都代表著在某一個或多個領域有過硬的知識積累與研究。
但實際情況只能說是東一榔頭西一棒子,不成體系,也沒對市場輸出,到實驗級別的成果基本就算完事了。
嚴格來說也不是沒有公司想搞,但一來企業規模不行,二來資本不夠,承擔不起太大的投入。
理想很豐滿,現實往往特別骨感就是這樣了。
好在,饕餮一開始就有良好的基礎。
在趙院士加盟后,無數相關領域的優秀人才匯聚長安,以至于陸薇語當時不得不多停留幾天,以示前沿的重視。
于是饕餮之名就變得名副其實起來。
這也是上個月底一口氣給實驗室追加投入4億人民幣的原因。
…………
次日,6月15號,上午十點。
已趕赴長安的陸薇語在饕餮材料實驗室的開業儀式上,代表前沿與27家高校代表簽訂了聯合合作框架協議。
地方市級、省級領導均有出席。
在開業及簽約儀式上,地方相關領導高度贊揚了前沿對材料科學的重視,表示了對饕餮落戶長安的極大歡迎。
不過沒有現場媒體記者會。
對外也沒有太大的聲勢。
只是在當地午間新聞和晚間新聞上有十來秒的鏡頭。
關注的人很少。
頂多就是在高校學術圈里有一定的動靜。
“……”
遠在申城的方年也接到了幾個電話。
長安地方相關領導特地打過來的問候電話。
對方年選擇長安入駐一家很有代表性的實驗室的友善表示了感謝……
-
======
破碗求訂閱,最近打賞很有福利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