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周辰的書齋便開始熱鬧了起來。
河陽城方圓五十里之內的窮苦孩童,皆盡在這蒙學,足足有兩百多人。
周辰雖然并不是什么名士大儒,不過憑借他那兩個世界積攢而來的深厚學識而言。
為這些五六歲的小娃子蒙學,對于他來說根本就不是什么困難的事情。
周辰所熟記的蒙學典籍有不少,其中最為經典的要屬三百千這三篇經典的文章,即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
不過這些文章當中有一些典故并不符合此方世界,所以周辰便刪減了一些,然后再講解給這些孩童們知曉。
反正他也只是給這些孩童蒙學,教他們讀書識字而已。
如此兩年多的時間過去了,這些孩童每人都識得兩千多個文字,足夠他們日常所使用了。
于是周辰便解散了學堂,放大多數的孩童回家去了。
唯有張小凡和林驚羽兩人,被周辰給留了下來。
在這兩年的時間當中,張小凡這個淳樸的小子可以說是對周辰最為恭敬的孩童了。
每每相見,必躬身見禮不說。
書齋當中那處出現了瑣碎雜事,那里肯定就有默默做事的張小凡。
至于其他的孩童,眼下正處于一個討人厭的歲數,他們能夠依照家里面的吩咐認真地讀書識字,不去給周辰闖禍就已經不錯了。
指望這些皮孩子自覺地幫忙,那完全是不可能的事情。
周辰默默地觀察了兩年,發現也就是和張小凡玩的十分要好地林驚羽,有時會在張小凡的身邊幫忙。
所以當兩年的蒙學時間結束以后,周辰也就只留下了張小凡和林驚羽兩人。
尤其是張小凡,周辰更是親自到草廟村中去拜訪了一番他的父母。
在周辰表露出自己膝下無子,沒有任何傳人,有意希望收張小凡為義子的時候。
張小凡的父母直接就讓張小凡向著周辰三跪九拜,就此拜周辰為義父。
能夠拜一位學識深厚,而且還是城里人的先生為義父,張小凡的父母自然是喜不自勝,十分興奮。
而周辰也同樣很是高興,一來是張小凡這個淳樸小子很孝順,二來則是當父子之名定下來的時候,周辰立刻就感受到了他在張小凡的身上分享了十分龐大的氣運。
更為令周辰欣喜的是,這份氣運還會伴隨著張小凡的成長,源源不斷地朝著周辰匯聚過來。
雖然周辰一開始的謀劃便是與張小凡結下密切的關系,從而分潤他身上的氣運。
但是經過這兩年的相處,周辰對于張小凡這個淳樸的小子亦是真心相待,并非僅僅只是在利用他那么簡單。
為了能夠給張小凡打下敦實穩固的基礎,周辰可謂是下了大力氣在培養張小凡。
因為張小凡日后必須要進入青云門中的緣故,所以周辰并沒有傳授張小凡的修行之法。
不過他卻是根據自身所修行的導引術和筑基法,以及前兩個世界當中的一眾神功典籍,悉心為張小凡推演出了一門易筋鍛骨的法門。
這篇法門并不會讓張小凡產生任何一丁點的真氣或者是真元,但是卻能夠日積月累地強勁張小凡的根骨,使得更為適合修行。
除此之外,周辰還經常為張小凡講解道家理念,甚至就連天書第一卷都傳授給了張小凡。
由于缺少修行指示的原因,張小凡并不會從這些理念和天書總綱上面參悟出什么修行法門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