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所謂山中無歷日,寒盡不知年。
轉眼之間,周辰已然在這西山幽谷當中居住了月余的時間。
狐窟石室里面那多大十余萬卷的書籍,亦是已經被周辰逐一分門別類,歸置妥善了。
值得一提的是,在周辰整理歸置書籍的這段時間當中,負責教導那些小狐貍的洪易,每日都會前來向周辰求教,風雨無阻。
初次相見那天,周辰可是給洪易留下了極其深刻的印象。
雖然周辰最終并沒有解釋那唯有自我最大的道理,但是這卻并不妨礙洪易為之震撼。
再加上周辰乃是前科探花郎,乃是無數大乾讀書人當中硬生生殺到前三甲的狠人。
而洪易眼下最大的愿望就是考中進士,以此來為他的母親搏得一份榮光名分,所以他自然是十分希望能夠得到周辰的指點了。
敬稱周辰為先生,事事皆盡以弟子之禮侍奉,這便是洪易對于周辰的態度。
對此,心中自有一番謀劃的周辰,亦是選擇了順勢而為。
從一開始有關于學問的請教,到最后涉及到武功和道術的請教,周辰也算是悉心地指點了洪易一番。
要知道洪易作為未來的易子,他身上可是蘊含著極其龐大的氣運之力啊。
即便是不看別的方面,單單憑借洪易身上所能夠獲取到的氣運之力,這就完全值得周辰去交好于他。
更別說洪易未來所著作出來的那部《易經》,周辰對那部闡述此方世界至理道則的典籍亦是十分地感興趣。
眼下這位未來的易子尚且還未發跡,能夠在這個時候投資他,無疑是一筆極其劃算地買賣。
為此,周辰甚至在半個多月以前,直接將那篇已經與他沒有什么用處的《彌陀經》都贈給了洪易。
雖然僅僅只是短短的半個月時間,不過洪易的資質畢竟本就非同凡響。
再加上有著周辰的親自指點,這使得洪易已然是正式地踏上了修行之路。
無論是練武,還是修道,兩者皆盡齊頭并進。
此時也已經徹底進入了凜冬季節,大乾歷六十年的第一場大雪,亦是飄飄灑灑的落下了。
這場雪實屬歷年罕見,如同鵝毛漫天,好似柳絮紛飛般鋪天蓋地。
片刻間,便就將大地山川盡數覆蓋,使得天地一色,皆是白茫茫的一片。
玉京城的西山更是刮起了“白毛風”,天氣寒冷的嚇人。
然而正是因為這樣的天氣,山林深處,幽谷之中,卻泛生出一股安靜的味道。
吸一口涼氣,沁人心脾,更覺得心定神凝。
雖然山外的世界冷若寒霜,滴水凝冰,但是幽谷之中,狐族所在的石室山洞內卻是溫暖如春。
石室兩旁有著數個人工開鑿的窗口,開鑿得很是巧妙,正好能讓光線射進來,既能能透氣,卻并不透風。
此時此刻,周辰和洪易兩人相對靜坐冥想。
在他們兩人的周圍,還圍繞著數十只小白狐貍,它們各個模仿人類,作靜坐狀。
吞吐呼吸之間,靈氣繚繞周身,顯然也都是在修行。
這些狐貍乃是純狐一族,本就極有靈性,先得洪易教授知識,讀書明理。
再加上周辰也時不時地指點它們一番,這使得小狐貍們皆盡紛紛靈智大開,盡數踏入了修行的門徑。
到并非是所有的小狐貍都在靜坐修行,在另外一側,那三只最為伶俐活潑的小白狐就沒有。
她們三個正在圍繞著一個大陶罐子不斷忙碌,陶罐子里面隱隱散發出一股迷人的香味。
這罐中所燉乃是小狐貍們趁著下雪的關頭,在山里面逮到的一些山珍,專門用來招待周辰和洪易這兩位貴客的。
待到陶罐里面沸騰不已,山珍熟透了以后,那三小只白狐貍捧著陶罐,小心翼翼地走到了周辰的身邊。
這三只小狐貍雖然是喜歡玩鬧了一些,不過她們卻是個頂個的聰明。
眼下周辰正在靜坐冥想,她們三只小狐貍自然是不會弄出什么大動靜,以免得打擾到了周辰。
不過周辰的靈覺又是何其地敏銳,當那三小只白狐貍捧著陶罐走到近前的時候,周辰也同時緩緩地睜開了雙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