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政很難,真的很難。
張信前世只是普通人,如今趕鴨子上架,要輔佐吳三桂起兵造反,推翻清廷統治,只能拼命去學習,廢寢忘食的親力親為。
整整小半年的時間,張信都在率領農戶開墾農田,播撒番薯玉米的種子。
如今他的行為,傳遍了天下。
所有人聽聞此事,心情都很復雜,覺得大漢奸吳三桂生了一個麒麟兒,云貴兩地的百姓有福了。
即使對吳三桂依然痛恨。
但對張信,無論是江湖還是民間,印象都很不錯,從之前的憎恨厭惡,漸漸多了幾分好感和敬佩。
能夠愛民如子,無論他出身多么糟糕,都值得讓人尊敬。
一時間,江湖民間對他多了許多贊譽。
據說吳三桂得知此事,曾大笑不止,連連傳信夸贊張信,對他的事業大力支持,一時間,無數人力物力全都匯集到了張信手中。
開田墾地的事情做完,已經是康熙九年九月。
身心疲憊的張信,終于回到了昆明城,當他登上五華山向吳三桂回稟結果時,吳三桂險些沒認出來這是自己的兒子。
小半年不見,張信仿佛脫胎換骨,變了個人般。
皮膚變黑了,不再那么白皙細膩,沒了之前英俊的模樣,整個人氣度沉穩不少,一雙平靜的眼眸,堅毅若磐石,深邃若星辰。
“我兒辛苦了,接下來就休息一段時間吧。”吳三桂連連感慨道。
張信搖搖頭,道:“不行,還有許多事要做。”
然后將這半年與李西華商量好的計劃,一一與吳三桂說了。
諸般細節,包含甚廣,涉及到農業、商業、工業等多種方面,聽得吳三桂連連點頭,目中異彩連連。
“麒麟兒,麒麟兒啊。”吳三桂連連笑道,神態表情無比欣慰,“按照你的想法做吧,無論結果怎樣,父王都支持你!”
“多謝父王。”張信笑著躬身拜謝。
下了五華山,回到久違的安阜園,張信卸下疲憊,整個人輕松不少,尤其是見到雙兒四女后,就更是心里高興,有一種回家的溫馨。
從巡營開始,張信就一直往外面跑,在安阜園呆的時間寥寥無幾。
這樣的情況,一邊讓方怡、沐劍屏高興,也讓雙兒、曾柔暗自神傷,心懷幽怨。
張信在外面做的事,也傳到了眾女耳畔,一個個情緒復雜,對張信的看法一變再變。
即使方怡、沐劍屏二女,見到張信時,也是目光復雜,不再‘狗賊小賊’的叫罵了。
這讓張信耳邊清凈了不少。
當然張信也知道,二女還是怨恨他的。
畢竟沐劍屏的父親,最后一任黔國公‘沐天波’,就是死在吳三桂手里。
兩者之間是有殺父之仇的,何況兩女還是被強擄而來,未來命運也隱隱猜到幾分,所以對張信的態度,只是稍稍改觀,心底憎恨依舊。
對此,張信曬然一笑,根本不去理會。
在安阜園歇了三天,張信再次叫上李西華,繼續操勞正事。
數日后,張信頒布了一條招賢令。征召天下英才,前來云南平西王府門下效力。此令一發,整個天下轟動了。
因為這條招賢令上,寫著這么一條:“凡有一技之長者,皆可應征。無論文武,不吝賤業。平西世子心胸寬廣,海納百川,欲招攬天下英才,為建設云貴兩省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