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十三年(周啟元年)冬天,張信、尚之信、孫延陵、吳六奇、祖澤清、劉進忠等人聚兵十萬,在廣州城郊誓師北伐,立志克復南京!
然后十萬兵馬,便在張信的帶領下,浩浩蕩蕩向江西殺去了。
……
此時,江西大半已被吳國貴、高得杰攻下,張信領十萬大軍從廣東出發,一路勢如破竹,江西殘余抵抗勢力更是望風而逃,潰不成軍。
康熙十四年(周啟二年),江西全境收復,張信、尚之信、孫延陵、祖澤清、吳六奇、劉進忠等部,與吳國貴、高德杰部順利會師。
江西前線,南昌城。
張信、尚之信、孫延陵、祖澤清、吳六奇、劉進忠、吳國貴、劉進忠等人匯聚一堂,指著輿圖兵力部署,意氣風發的各抒己見。
此時,已經過去小半年,經歷過一場場戰陣,眾將包括張信在內,全都成長了不少,隨著對戰事連番獲勝,眾人全都意氣風發,對未來充滿了期待。
似乎掀翻清廷統治,已經指日可待!
與吳國貴、高得杰成功會師后,眾人針對眼下戰局,發出了自己的意見。
吳國貴、高得杰早已收到吳三桂指示,希望與張信等部合力,配合夏國相、馬寶主力軍,與清廷勒爾錦、岳樂主力進行決戰,一戰而勝。
對此,孫延陵、尚之信等人全都頷首贊同。
只有張信,提出了不同的意見。
他要兵出險招,率師北上,穿過安徽,直插南直隸,攻克南京城!
對此,張信與吳國貴等人爭論起來。
“不行!”
吳國貴在會議廳里拍了桌子,滿是憤怒的瞪著張信道:“太冒險了!你當打仗是兒戲嗎?安徽接連湖北、浙江,左邊是勒爾錦、岳樂主力,右邊是杰書右路軍,你這是去送死!我不同意!你是周王世子,身份何等貴重,要是出了事,老夫如何面對王爺!?”
吳國貴堅持己見,對張信很是憤怒。
他認為張信飄了。
率領十萬大軍,從廣東北上,一路上的勝利,讓張信沖昏了頭腦,他也不想想,江西的那些清廷殘軍,如何能與清廷主力相比?
這一去,必定身陷重圍,那是羊入虎口啊,他怎能愿意!?
對此,張信只能苦笑。
他穿越而來,自然知道吳三桂是怎么敗的。
吳三桂就是求穩為上,與清廷在湖北、安徽一線對峙,結果清廷慢慢在北岸整頓實力,又以陜西王輔臣兵敗為轉折點,慢慢將吳三桂收拾掉的。
如今,清廷實力不穩,張信想要北伐成功,求得就是一個快字,必須以戰場優勢換取政治優勢,克復南京,堅定天下百姓的反抗決心。
雖然這是兵出險招,但也是唯一能夠破局的關鍵點。
張信并不想放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