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此,耿精忠大怒,加派重兵,想要奪回泉州。
所以,耿精忠此時無暇他顧,在浙江戰場投入的兵力極少。
這就給了杰書機會,率領八萬大軍把張信進攻的勢頭,給硬生生阻擋住了。
無奈,張信只能一邊催促耿精忠,一邊苦打猛攻,與康親王形成對峙之勢。
這場仗,張信打的極為艱辛。
從康熙十四年(周啟二年)一直打到了康熙十五年(周啟三年),期間歷經數次危險,康親王老謀深算,竟有一次截斷了張信糧道。
若非吳國貴救援及時,張信大軍險些嘩變。
為此,張信狠下心來,去信給云南昆明,讓吳三桂把三萬神機營新兵給帶了出來,然后在康熙十五年(周啟三年)四月,終于一戰而勝,打敗了康親王杰書,成功光復了浙江全境。
此戰,雙方損失慘重!
先說康親王杰書,在張信的炮火猛攻下,八萬大軍已經減至五六萬。
最后一仗。
康親王更是傷亡三萬余,只能帶著兩萬多殘兵敗將,退回了南京休養生息。
再說張信,在康親王杰書的頑強抵抗下,十萬大軍銳減四萬余,尚之信、孫延陵、吳六奇、劉進忠各部損失慘重,險些跟他翻臉。
好在,此戰終于是勝了!
然后康熙十五年(周啟三年)十月,吳三桂從云南趕來,與耿精忠匯合,義軍聚齊十五萬,準備北上南直隸,光復南京城了。
此刻,南京近在咫尺,再無半分屏障。
無論清廷還是江南百姓,全都知道南京守不住了。
果然,康熙十六年(周啟四年)初春,在吳三桂的指揮下,北伐大軍光復南京城,康親王杰書率領殘軍退守江北一線,隔江扼守。
一時間,消息傳遍天下,江南百姓驚喜若狂,狂歡三日以示慶祝。
南京城內,更是鞭炮齊鳴,喜氣洋洋。
至此,江南半壁江山,全部光復!
……
光復南京城后,吳三桂果然動了稱帝的心思。
不僅招來張信、夏國相、吳國貴、方光琛等人密謀,更是連連與耿精忠、尚之信、孫延陵等人接觸,透露心意,試探各方的心思。
對此,眾人表示無所謂。
只是南京初復,如果貿然稱帝,吃相太難看了,難免會傷了江南百姓的心,更讓北方清廷抓住把柄,趁機收攏民心,摸黑吳三桂的正統性。
所以眾人商議過后,還是決定緩一緩,待北伐成功,攜大勝之勢,介時稱帝建國,天下百姓定然歡欣喜悅。
吳三桂想了想,也是深以為然。
然后便歇了稱帝的心思,急匆匆聚攏兵將,針對囤積長江北岸的清廷兵力,做出一系列策略,準備渡江北伐,與清廷一絕死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