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討論一下,看看是否合適改造。”
政服一方,肯定要熟悉本地的區域和產業分布情況,張倩一說在哪里,他們心里都有數了,詢問了更加熟悉情況的規劃局局長。
大概十分鐘后,政服一方得出了結論,兩片區域都沒問題,但實際情況還要到現場考察,投資方表示沒問題。
前幾次談判,其實蓉城政服已經幫神石集團挑選了十個區域,其中就包括這兩個區域。
只是,神石集團一再強調項目開發地要連成一片,還要求搬遷速度,整個蓉城適合項目投資的地方,也只剩下五個地點。
接下來,雙方人員繼續商談項目合作的其它細節問題。
“正常營業后三年,減按10%的稅率征收企業所得稅,這是我們蓉城政服給予最大的優惠了。”
商城投資不同于工業或科技型投資,商城投資耗費的是本城的消費潛力,實際上沒給蓉城增加什么GDP。
工業和科技類型,每年可以能向內不斷地輸送人才和資金,增加稅收。
像蘇城的服裝工廠,得到的優惠政策就非常大,企業所得稅實行“二免三減半“的優惠。
并不是說投資越大,得到的優惠就一定大,這個最主要的是要看能為一個城市帶來什么影響,在什么層次的城市,最歡迎的,莫過于高科技類型,納稅多;其次是無污染的密集型工廠,提供大量的工作崗位。
總結就是,稅收或人口。
稅收多了,政服就有錢搞城市基建;
人口多了,就能帶動本地消費,促進各行各業發展,也是一個城市繁榮的重要指標。
否則,一個城市再有錢,但人口越來越少,最后只能落一個空城。
有些城市的工業區,還設定了準入型標準,比如溫市的濱海新區工業園,年產值不低于一億元的工廠才可以搬進工業園,指的是單個工廠基地,而不是公司所有業績。
住宅開發,有些城市同樣設定了門檻,一些小的建筑公司可能就沒有能力招標土地。
有錢買地,但捂著不開發,政服是不歡迎的。
蓉城政服不得不重視神石集團的高端商城綜合體,國內首創,做好了,能帶活一個區的經濟,甚至能成為一個城市活生生的招牌,留住高端人才。
這個綜合體投資一兩百億元,但蓉城政府重視神石集團,看重它那恐怖的吸金能力,錢多了肯定想辦法搞投資。也許這個項目合作好了,陳石可能還會進行其它的投資,這可不是什么一次性買賣。
而且,神石集團也是一個非常有信譽的超級納稅公司,值得合作。
張倩看向老板,這事還得讓老板來最終拍板,如果條件不好,她直接拍板不同意了。
陳石左手輕中指和食指來回敲下桌子,沉默了一下,開口點頭:“行,這個沒問題。”
正常企業所得稅是25%,能減到10%,已經是非常大的優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