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說劉羽在拼命釋放基因能,在距離第二山脈數萬米遠的地方,有一處丘陵地帶,整個丘陵地帶除了少數灌木就是青草。
如果仔細看的話,可以看到在哪面積達到數萬畝的綠草中,隱藏著大量的螞蚱,他們每個體長都達到了七八厘米大小。
在其中更是有十多只體長達到了三十厘米大小,簡直一龐然大物。
這十多只螞蚱和別的螞蚱有所不同,他們不僅后腿肌肉發達,全身都是隆起的肌肉,一道道肉痕縱橫全身,充滿了力量感,爆發感。
他們在瘋狂吞噬青草,然后產卵,不到一個月的時間,整片面積達到數萬畝的草地,就被螞蚱族群給統治了起來,然后慢慢分布整個丘陵地帶。
數量只有數十萬只的螞蚱,胃口再大也不可能短時間啃食完整個丘陵地帶,除非他們的數量達到數百萬只。
以數十萬只的數量,前面啃食完了青草,后面的青草也再次生長了起來。
這里不是干旱地區,而是雨水充沛,土地肥沃的無人區,各種物資十分豐富。
螞蚱發育的過程主要包括卵、若蟲、成蟲三個階段。
而螞蚱一次產卵大概在五十到一百枚之間,孵化的時間大概在三個星期。
孵化后的幼蟲每隔七天左右脫皮一次,經過五次脫皮以后發育為成蟲。
因此螞蚱的生長過程是十分緩慢。
不過在緩慢的族群,在數量充足的情況下,那是翻倍,滾翻試翻倍。
這只螞蚱族群也不是沒有限制,那就是十多只大體型螞蚱的后代個體大,過一代后他們就要弱上許多。
主要方面就是體型,和身軀的強硬度。
這些螞蚱的后代雖然沒有大體型螞蚱龐大,但是比起其他螞蚱族群來說,全部算得上大體型螞蚱族群。
螞蚱族群分類數量也是十分眾多,分類族群不下上千種。
不過總得來說,也就是大中小三種。
小的體型在一厘米大小,中等體型在三厘米,大的體型族群超過五厘米。
大的螞蚱族群數量分布比較少。
而這群青色螞蚱族群最差的后代都維持在五厘米大小,一但形成規模后,對大自然的破壞是十分恐怖的,特別是干旱季節。
只是以這群螞蚱的情況來說,規模形成后,他們將會成為這片無人區的梳子,會將一座座森林給梳洗一遍。
在一處干燥的巖石洞穴處,哪里是十多只大體型螞蚱的巢穴,其中一只大體型螞蚱渾身突然顫抖了起來,整個螞蚱倒在地面四處折騰,嚇的其他螞蚱紛紛逃出了洞穴。
不知過了多久,原本折騰的螞蚱安靜了下來,原本青色身軀的螞蚱誕生出了一絲絲黑色紋路,顯得和其他大體型螞蚱有所不同。
更多的是這只螞蚱顯得十分靈動,擁有了一絲智慧一樣。
當然再聰明的螞蚱,在這荒野之地,也沒有他可以學習的東西,就是學習也只是學習無意中發現的東西,或者向同類學習,只是同類有什么可以學習的?
不過即便如此,這只螞蚱比起其他螞蚱更聰明。
也許是變異的原因,或者血脈原因,這只螞蚱在族群中地位十分之高,其他螞蚱不一不都聽從他的指揮。
秋天的時候,黑色紋路螞蚱擊殺了其他八只公的大型螞蚱,他獨占了六只母螞蚱。
一個月后,原本青色大體型螞蚱中,出現了黑色紋路的螞蚱。
那些普通紋路螞蚱攻擊性很強烈,一言不合就攻擊青色螞蚱,然后給分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