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能被釋放出來后,劉羽動念之間就改變了基因能流動的方向,隨即就是基因能相互之間產生排斥,和大地磁場對抗,以此駝起劉羽的身軀,達到臨空的效果。
磁場也有了,劉羽也臨空,只是被束縛的基因能在快速消耗,也就是基因能有疲勞值,不多時候基因能就變成了其他物質,磁場徹底消失,劉羽也鐺的一下掉了下來。
這消耗也太大了,不止是消耗大,控制方面也沒有那么靈活,想要快速飛行根本就做不到。
即便能夠熟練操控基因能,這龐大的消耗也飛不了多遠,關鍵還是速度上面的問題。
經過數十次的實驗后,劉羽全部否定了掉了,這樣釋放基因能再產生磁場,根本行動,一是消耗大,二是充滿了不確定性,地球的磁場也不是一層不變,根本就行不通。
最后劉羽放棄了這種先進神奇的能力,改為仿生學。
那就是如同推進器那般,六只腳和觸須,身軀各個方面給利用起來,產生排斥力,然后推動自。
這個方法也是需要利用到磁場的,不過比起用全部磁場駝起自己更加方便,穩當,就是沒有磁場的地方自己也可以依靠推進力飛行。
劉羽再次跳躍到了半空中,基因能也瞬間分別從六只腳各個方向,角度噴發。
各個角度的掌握,就是保持推力平衡,可以將自己固定在空中,兩條觸須則是保證自己不被推到太高的地方,和大地保持一定的高度。
實驗數百次后,掌握了各個角度平衡問題后,就是前后做后的推進,也就是飛行。
角度平衡掌握了,前后左右飛行已經不是難事,只需要多練習熟悉就可以。
不過這種推進飛行,消耗的基因能同樣龐大,只是比全磁場的要小那么一點。
當然,劉羽還有一套計劃,這個計劃就比較厲害了,這個計劃也和角度平衡有關。
首先劉羽直接將自己推進到了半空,可以說是臨空而起,停留在半空。
做完這些后,劉羽連忙構造了一個直徑一尺的排斥場域。
一尺大小的排斥場域的構造還是很快的,只需要一秒鐘的時間就構造完成。
這個場域屬于地盤排斥場域,整個場域的磁場十分強大,然后又在一瞬間構造了一個圓柱形場域,這個圓柱形排斥場域屬于加速器。
而處于地盤場域中心的劉羽在圓柱形排斥場域構造完成的一瞬間,嗖的一下就被發射了出去。
僅僅一秒鐘的時間劉羽就被發射到一千五百米之遠,并且還在持續快速飛行。
整個排斥場域最重要的就是圓柱形排斥場,從排斥最弱的地盤排斥場域,在到圓柱形排斥場域,一節比一節強大,這樣可以讓劉羽身軀有一個適應過程,也是一個加速過程。
最后劉羽覺得不需要地盤排斥場域,好像也不是不可以。
要飛多遠,就構造多長的圓柱形排斥場域。
圓柱形排斥場域越長,其強度就越大,也就非得越遠。
在飛行的過程中,也是有許多問題要解決的,比如和空氣的摩擦,規避,轉彎這些都是需要一套系統的方案。
飛行到五千米的時候,劉羽身上的動力快速減遞,最后飛行到八千米的時候完全失去動力。
剛剛的飛行完全是直線飛行,速度快的劉羽都反應不過來,眼前的事物都看不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