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苗在水塘里,但看不見。于是這事就像一個小浪花,沒幾天就被大家忘卻了。
時間就像沃河的水,緩緩而決絕的向前走著,只要地球引力還在,它就一刻也不會停歇。
一轉眼,楚朗重生回來已經一個月了。
只是一個月,但對楚朗家來說,這無異于一場夢,發財夢。
家里的積蓄已經近兩千塊,這無疑是一筆巨款。如果他們村也有富豪榜,那他們家妥妥的前兩名,也就隔壁開貨車的楚向東家能爭一爭了。
現在已經是八月,再有不到一個月就開學了。他們家的歷史已經發生了變化,家里有了錢,楚志成兩口子自然不可能再讓老二老三輟學。
不過,他們村今年輟學的學生可多了不少,特別是初中,學費加上各種用品不多但也有十幾塊錢,學習不好的就趁早回家幫忙吧。
一大早,楚志誠就讓兒子騎車,他坐在自行車后座,催著出了門。
今天他們暫停了生意,打算去鎮上的高中,為的當然是楚朗上學的事。
這些天,楚朗其實還有些糾結。去專心賺錢的話,當然能讓他更快的積累財富,可,初中畢業就輟學……,又有點說不過去。還有大學能接觸到的一些資源,也不能不讓他心動。
好在,父親已經替他做了決定,他終于滿臉不情愿的愉快接受了這個結果。
他們要找的是鎮高中。
作為附近幾個鄉唯一的一所高中,鎮高中的日子并不好過。學校缺錢,生源也少。
這年頭,考高中的難度那是相當的高,連參加中考都需要考試資格,成績達不到學校前一半,連考試都不能去。剩下那一半又有一多半啥都考不上,也就是說,最后只有四分之一不到的學生能繼續升學。
就這,學習好的還有很多去了師專或者縣城的第一高中,還有一部分考上了也輟學的,剩下的才是鎮高中的名額。
各種原因的疊加,結果就是八十年代的農村很少有學生能上到高中,他們鎮高中一個年級甚至只有不到一百人,那是附近六個鄉的學生加到一塊啊。加上教育經費少的可憐,校舍跟教室都舊的不成樣了。
唯一還好的是師資。當然,這不是這邊有多好,而是大家都一樣,城里學校也好的有限,好老師都缺的厲害。這也是楚朗當初能考上大學的原因,不拼師資,那誰也不比誰多長個中腦。
可惜,這種情況也持續不了多久了。作為全縣乃至全市最古老的高中,他們鎮高中原本師資底子還不錯,只看高考的大學錄取比例,這會在全市高中里都相當有競爭力。不過,他們縣一高去年多了個重點高中的帽子,資源傾斜的厲害。等楚朗他們畢業,鎮高中的師資隊伍跟生源質量就越來越跟不上,沒幾年就迅速沒落了。
從他們村到錢木鎮,總共也不到十里路,燒開一鍋水的功夫就到了。
錢木鎮的鎮高中名叫文啟高中,是楚朗的母校,也是全縣最早的中學。
文啟高中的歷史可以追溯到一九二幾年,當然,那時候不叫高中,而是叫文啟中學校,現在還能看到大門頂上的幾個石刻大字。
學校的大木門關著,楚志誠以前沒來過,看著大門有點發懵。
楚朗停好車子,到大門口使勁拍了拍門,喊道:“有人嗎?”
他知道學校是有人的,教師們的家都在這,放假也不會離開。而且大門這是有個老頭守著的。
旁邊的楚志誠有些局促的站著,面對這學校,他突然感覺有點不安。
“來了!”